5月20日这场世乒赛女单第二轮,陈幸同对阵德国18岁小将考夫曼,说是“险胜一点不过分,比分4:2,过程堪称“步步惊心,一边是中国队的老江湖,另一边是横空出世的欧洲新锐,打到最后,陈幸同赢是赢了,但赢得并不痛快,甚至连“庆祝的兴致都被对手压下去了,这场球给了国乒教练组一个大大的警钟,说句实在话,现在的国乒,已经没法再像过去那样高枕无忧了
比赛打到第三局的时候,其实不少观众心里已经开始犯嘀咕,前两局一人一局,比分胶着,陈幸同虽然经验更丰富,但考夫曼的身体素质和进攻欲望简直吓人,1米83的身高,在女子乒坛就是“天花板般的存在,覆盖面积大、步伐力量感十足,这就导致陈幸同在中远台被动得很明显,甚至有点“投鼠忌器的感觉,开场阶段,陈幸同还试着用经验和节奏变化去带乱考夫曼,但人家明显没被你吓住,反而打得越来越兴奋,越打越有自信,这种状态说实话,过去只有在张本美和这种级别的对手身上才见过
赛场上最让人揪心的不是比分,而是那种气氛,陈幸同一度3:1领先,本来以为稳了,结果考夫曼愣是顶住压力,连追一局,第五局甚至在陈幸同有优势的情况下,被对手11:9“偷走,这种比赛节奏上的变化,放在过去,可能国乒会掉以轻心,但现在必须得承认,新生代选手的抗压能力和后劲越来越强,考夫曼的正反手质量、尤其是短球的凶狠,给陈幸同制造了巨大的麻烦,这种打法,放在近几年国际赛场,已经很罕见了,谁说欧洲女乒没冲击力,这不就摆在眼前吗
说到关键局,陈幸同第六局一度9:5领先,理论上应该顺势拿下,可偏偏考夫曼就是能追到9:9,这种“死磕到底的精神头,和技术层面的细腻结合在一起,才是她真正吓人的地方,关键时刻,陈幸同靠着对手经验不足、再加一点运气成分,总算抓住了两个失误,勉强过关,说实话,如果不是国乒底蕴和临场应变能力强,这种球真有可能翻车,赢球却赢得提心吊胆,这种体验,估计不少球迷都有共鸣
赛后考夫曼在场边哭了,说她委屈也好、不甘心也罢,最直接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她觉得自己本可以赢下这场球,换句话说,她对自己的实力有足够的认可,这种自信和求胜欲望,才是中国队最需要警惕的地方,过去我们总说张本美和是国乒“头号大敌,但现在看来,考夫曼的威胁绝对不比她小,甚至在身体素质上还有过之而无不及,马琳和教练组如果还把重心放在“老对手身上,那接下来很可能就要被“新势力打个措手不及
其实放大到整个国乒的层面,这场比赛的警示意义远大于结果本身,陈幸同赢了,但赢得很被动,考夫曼虽然输了,但赢得了尊重,这种局面,正是现在国际乒坛格局变化的一个缩影,以前说“世界打中国,现在是真正到了“世界围攻中国的阶段,欧洲、日韩、甚至东南亚的新星层出不穷,国乒的优势不再是绝对性的碾压,任何一个细小的疏忽,都可能被对手无限放大
你说巧不巧,很多老球迷都会回忆起十几年前国乒女队巅峰时的那种“稳,但现在的年轻选手,面对对手的步步紧逼,抗压能力和心理建设还需要提升,不是谁都能像丁宁、李晓霞那样“扛得住,更何况对手已经不再是单一的“日本系,像考夫曼这样身体天赋拉满、又有技术细腻度的欧洲选手,才是真正的“新物种,这对国乒来说未必是坏事,但考验确实摆在面前
归根结底,这场球虽然没爆冷门,但留给国乒的只有一个结论:未来的每一场硬仗都不能掉以轻心,考夫曼这样的对手,绝不会止步于一场“惜败,反倒会越来越强,马琳和他的团队如果不能及时更新情报、针对性备战,那下次再遇见,恐怕就不是险胜这么简单了,球迷们也不用光喊加油,真正懂球的都知道,现在的国乒,已经到了“摆烂不得、每分必争的阶段
最后,留个小问题给大家:你觉得考夫曼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张本美和?或者说,她是不是已经超越了张本美和?欢迎点赞、评论、回怼,咱们评论区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