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杨得志接任344旅旅长的决定,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让所有人措手不及。
毕竟,这支部队的前任旅长徐海东,那可是个战场上杀出血路的猛将,战士们对他敬重有加。
而新上任的杨得志,虽然战功赫赫,但毕竟是个“空降”干部,344旅的老兵们心里难免犯嘀咕:这人能行吗?为什么中央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344旅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战斗风格和内部氛围。
这支部队的骨干大多是跟着徐海东从红军时代一路拼杀过来的,彼此之间情同手足,对外界的指挥相当敏感。
徐海东因伤病辞职后,大家原本以为687团团长田守尧会顺理成章接任旅长。
田守尧在344旅的威望不低,平型关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战士们对他心服口服。
朱德在巡视时,也倾向于让他暂时代理旅长,甚至亲自找他谈话,问他有没有信心挑起这个担子。
田守尧当然激动不已,当即应承下来。
然而,毛主席却没有点头。
在毛主席看来,田守尧确实是个好苗子,但问题在于,他的军事指挥能力还差点火候,尤其是面对复杂局势时,经验相对不足。
而344旅当时的情况,比一般部队都要棘手,不仅要能打,还得能稳住内部的各种关系,光靠人缘好是不够的。
毛主席当机立断,拍板让杨得志接手。
这个决定一出,344旅内部的气氛顿时变得微妙起来。
田守尧心里多少有点不是滋味,毕竟,之前朱德都跟他谈好了,现在却被突然换掉,谁心里能舒服?更何况,徐海东的告别聚会上,他索性没露面。
这一举动,让旅政委黄克诚多少有些不满,但他只是淡淡地提了几句,真正坐不住的是朱德。
他直接在会议上发火:“你们这是开什么会?批评和自我批评都不敢,还算什么共产党员?谁都不能耍脾气!”
朱德的话,像一盆冷水,让大家都清醒过来。
田守尧也意识到,自己确实有点过于个人化了。
军队是要服从命令的,组织的决定,哪能因为个人情感就闹情绪?他当即调整心态,主动配合杨得志的工作。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并非时政社会类新闻
杨得志的厉害之处,在于他不仅能打,还特别懂得如何团结人。
他上任后,没有急于推行什么改革,而是先从内部熟悉情况,稳住军心。
他知道344旅的战士们最讲义气,便主动找田守尧聊,听取他的建议,甚至在一些决策上让田守尧参与其中。
这一招,既让田守尧感受到尊重,也让战士们对他渐渐改观。
1939年,田守尧被提拔为副旅长,职位上甚至比之前代理旅长还高。
这不仅是对他能力的认可,也是一种平衡。
毕竟,344旅的老兵们对田守尧感情深厚,把他放在杨得志身边,既能让他继续发挥作用,也能避免内部的不必要波动。
很快,他又被调任新编第2旅旅长,带领这支部队在抗日战场上屡创奇功。
至于杨得志,他在稳住344旅后,开始大刀阔斧地调整内部结构,提拔有实战经验的年轻干部,为这支部队注入新的活力。
他的领导方式,让344旅逐渐展现出新的面貌,战斗力不降反升。
事实证明,毛主席的选择是正确的。
有人说,军队的管理,不仅仅是打仗,更是一种心理战。
杨得志的成功,正是因为他不仅能指挥战斗,还能读懂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