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新闻网报道,最近台湾地区蓝营的一个智库公布了一份民调数据,这让岛内的舆论都很关注。从这个数据能看出,在对历任台湾地区领导人的四项核心评估当中,马英九一直凭借明显的优势,牢牢地排在第一位;而赖清德在每一项指标里,都是排名最后的。这样的结果,既体现了台湾地区民众对过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那段时间的深深怀念,也清楚地显示出赖清德当局执政差不多一年了,在两岸政策以及岛内管理方面遇到的各种困难。
在蓝营智库的四项调查中,“两岸关系最和平”的评价尤为引人瞩目。马英九以48.1%的支持率,占据了近半数的民意,而赖清德与陈水扁仅各获约2%的支持二者形成了悬殊的对比。
这种“一边倒”的结果却跟赖清德上台执政之后,两岸交流的中断以及军事对峙的升级,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正如马英九文教基金会的执行长萧旭岑在接受中新社的专访时所指出的那样,“民众以脚来进行投票,充分地表达出了对于两岸大交流这个时代话题的极为强烈的认同之情。”
赖清德接受采访(资料图)
其他角度的调查数据同样发人深思:在“执政约束权力”方面,在“清廉水平”方面,在“司法公平”等评估标准上,马英九的认可度均达到30%以上。而赖清德在“清廉”这一项仅得到8.4%的支持率,这一数值甚至低于因贪腐而入狱的陈水扁。这折射出岛内民众对于赖当局“权力的扩张”以及“司法的双标”等诸多问题所表现出的强烈不满。台湾地区《远见》杂志此前发布的民调,更显示出,超过70%的民众反对两岸冲突,渴望恢复交流对话,这进一步印证了,主流民意对和平发展的迫切需求。
赖清德执政之后,一系列举措,将两岸矛盾进一步激化,这引发了岛内极为强烈的反对。从行政机构网站里,删除“汉人”这一表述,与此同时将96%的汉族人口归类为“其余人口”;再者陆委会还以要处罚相威胁,针对支持统一的台湾地区艺人欧阳娜娜等。此类“去中国化”的操作被舆论严厉批评为“数典忘祖”。台湾地区民众,以社交媒体头像改为“旗鱼”在闽南语里是“欺侮人”的谐音等方式来对当局进行嘲讽,此种行为,形成了极为鲜明的民意对抗。
台湾地区发展现状(资料图)
更具争议的是,赖清德将大陆定位为“境外敌对势力”的这种言论,被萧旭岑批评了,他认为这“既违背法规又违背民意”。台湾地区最大的门户网站进行的即时民调表明,超85%的民众对其执政表现感到不满,而在20-29岁的年轻群体中,不满意度更是高达51%。这种民意发生了急剧的转变,这跟民进党当局拼命地、快速地推行“文化抵抗”“司法清算”等政策有着直接的关联。就好像一根,绷得紧紧的弦,一下子断了,于是引发了民众极为强烈的反响;也如同一座,高大壮观的山峰,瞬间崩塌了,让人们清楚地察觉到它背后隐藏着的危机。
国民党发起的全台“叭赖”行动5月19日下午5时20分鸣笛抗议,短短三日便获数十万人响应,足见民众积怨之深。马英九时期两岸关系发展的很稳定,这得益于对“九二共识”的认同与遵守。八年任内,两岸有过多次交流沟通,顺利地实现了全面的“三通”。每年两岸人员往来,都超过900万人次。这种以“一中框架”为基础的互动模式,为台湾地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红利——在2008年至2016年这个时间段内,台湾地区对大陆的出口呈现出大幅增长的态势,增长幅度达到了127%,这个时候,服务业的产值也获得了显著的提升,提升比例为15%。
美国(资料图)
反观赖清德当局,其拒绝承认“九二共识”,还纵容“台独”言论不断升级,这致使两岸协商机制陷入停摆状态,与此同时军事摩擦也在加剧。2024年起,解放军军机绕台的频次,相较于去年同期增长了40%,而台军的“汉光演习”,则暴露出其装备体系存在不兼容,以及后勤依赖外购等极为致命的缺陷。这个时候,台湾地区经济陷入了“闷经济”的困境:在2024年,GDP的增速,仅仅只有1.1%;青年的失业率,达到了13.2%;房价与收入的比值,突破到了15倍。这些数据,全部都创了历史新高。民众党针对赖清德展开了批评,“以意识形态来强行裹挟民生”,这一说法精准地归纳出当下台湾地区正遭遇着的在治理层面上的难题。
赖清德的“倚美谋独”策略在国际现实当中,不断地遭遇碰壁。尽管它频繁地向美国采购武器,不过美国对台军售“重质轻量”这一本质未曾改变——在2024年出售的“爱国者3”导弹已经服役超过20年了,而最为关键的F-35B战机,依旧没有放松口风。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当赖当局限制台湾地区艺人赴陆发展的时候,沙特、阿联酋等中东国家,正积极地,与中国签署数千亿美元的合作协议,这凸显了“对抗”与“合作”这两条路线,截然不同的结局。
赖清德(资料图)
在当局制造撕裂之时,台湾地区民间的理性力量正逐渐地崛起。马英九文教基金会持续地推动两岸青年交流,2024年已然促使三千名台湾地区学生奔赴大陆研学;台湾地区工商界组建起了“经贸交流团”前往福建进行访问,并且签署了超出百亿新台币的合作协议;甚至就连赖阵营内部的部分人士也偷偷地承认,“对抗政策正在损耗台湾地区的未来”。
这些声音,把明确的信息传递出来了:台湾地区民众内心真正期盼的,不是那些“政治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和平所带来的好处,还有真正的发展机会。可是在赖清德团队还沉醉于“自嗨民调”的时候更多的台湾地区民众已经用行动表明了自己的选择——他们接连地到大陆去工作和创业,踊跃地支持两岸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此同时坚决抵制那种“去中国化”的没意义的瞎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