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东站位于广州市天河区核心地段,其历史可追溯至1940年,彼时仅有两条股道。
近年来,轨道交通凭借其舒适便捷的特性,在跨城交通领域脱颖而出,成为广州市区居民出行的首选方式,广州东站也迎来客流量的爆发式增长。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广州东站历经多次改造升级,截至目前,广州东站既有规模已扩展至7台16线。
然而,面对持续攀升的出行需求以及高铁进城的迫切需要,同时顺应城市发展的新趋势,广州东站的改造刻不容缓。
图/广州铁路
多份规划出台彰显其重要战略地位
为进一步强化广州的中心城市地位,依据《广州综合交通枢纽总体规划(2018-2035)》明确部署,依托广州中心火车站(广州站—广州东站)等站点建设广州枢纽中心,将广州中心火车站枢纽(广州站—广州东站联合枢纽)定位为特级客运枢纽。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的实施,广州铁路枢纽的布局愈发清晰,明确广州铁路枢纽将发展为“一心五向”14个高铁站或城际铁路站,在此布局中,广州东站与广州站共同构成“一心”,即中心枢纽群。同时,广州铁路客运枢纽规划还确立“五主四辅多节点”布局,广州东站凭借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位列“五主”之一。
多份规划相继出台,充分彰显了广州东站在未来承担更重要的交通使命。它不仅是旅客出行的重要节点,更将成为广州城市发展新的动力引擎,推动区域交通一体化进程,助力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发挥更核心的作用。
改造为地面地下双层站台高铁站
广州东站的地理位置特殊,位于一线城市广州的核心地带,土地开发早已趋于完善,如选择在平面上扩大站点面积,不仅需要统筹多方利益,还因核心地带土地资源稀缺且价格高昂而增加建设成本,推进工作将会面临重重困难。
在此背景下,广州东站改造工程提出“地面+地下贯通车场”双层车场方案。改造后总规模为14台24线(含正线),比目前7个站台的规模增加一倍,将实现运能翻倍。其中地面场设8台14线,地下场设6台10线以及站场过渡工程等。这种立体化设计在有限的城市中心用地条件下大幅提升了车站接发能力。
与此同时,站房结合站场双层布局进行改建,设南北侧式站房、高架候车室。
工程还包括新建广州东站至新塘站五六线,正线线路全长约30公里,设广州东(既有站改建)、新塘(既有车站)车站,线路等级为高速铁路,设计速度目标值为200公里/小时。这一线路将有效缓解现有广深铁路的运输压力,为引入更多高铁线路创造条件。项目总投资估算达346.01亿元,总工期5年,预计2030年全面建成。
此外,项目同步改建石牌客整所为动车运用所,提升动车组检修与停放能力;预留黄埔站(5台13线)作为广珠澳高铁、广深第二高铁中间站,完善区域枢纽布局。
打造“零换乘综合枢纽体验
《广州综合交通枢纽总体规划(2018-2035)》为广州东站的改造描绘了宏伟蓝图,提出通过枢纽综合体整体规划和一体化设计,构筑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等垂直布置和平面集聚,优化人车动线,打造明亮、温馨、便捷换乘系统,实现立体换乘和同台换乘。
此外,《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广州东站城市轨道交通换乘工程项目建议书的复函》进一步强调了换乘工程作为配套设施一体推进的必要性。《复函》提出,广州东站城市轨道交通换乘工程为广州东站改造的配套工程。建成后,可实现地铁运营线路与在建线路、远期规划线路便捷换乘,以及国铁、城际与地铁“零换乘”。
所谓零换乘,即零距离换乘,指的是将地铁、城铁、公交、出租车等不同客运方式的换车地点,整合在一个交通枢纽里,乘客不用走出这个交通枢纽就能改乘其他交通工具。也就是说,改造后的广州东站将实现国铁、城际、地铁多种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
目前,广州东站已接入地铁1号线、3号线,并将在改造中同步建设11号线、18号线的换乘设施。
其中,广州地铁1号线全长18.49公里,起于西塱站,途经天河区、越秀区和荔湾区,贯穿中山路,止于广州东站;广州地铁3号线全长74公里,北起机场北站,南至海傍站,途经广州东站,从南到北贯穿广州番禺、海珠、天河、白云、花都五区;广州11号线是广州首条地铁环线,途径广州东站,线路全长44.2公里,串联越秀、荔湾、海珠、天河、白云五个区。因广州东站南站厅及相关出入口位于国铁广州火车东站地块范围内,配合国铁改造需要,这两座车站部分站厅及出入口、风亭等附属设施需延缓建设,地铁运营“飞站”通过;广州地铁18号线起于广州东站,终至万顷沙站,途经天河区、海珠区、番禺区、南沙区,全长约61公里。因站台与线路需贯穿整个广州东站,受广州东站改造工程及施工难度大的影响,目前暂未完成建设。
正在建设的广花城际也将成为广州东站强化交通枢纽地位的重要支撑。广花城际起于18号线的广州东站,串联天河区、白云区、花都区,止于花都花城街站,线路长39.6公里。根据此前公告,广花城际未来将与芳白城际跨线运营,与地铁18号线贯通运行。
TOD站城融合重塑城市交通枢纽新格局
广州东站位于天河区新中轴线北部,是广州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枢纽。
图/广州市规划院
按照“站城融合”设计理念,广州东站将进行扩能提升改造。通过建设南北两大交通中心,打造处处相联、万屋相通的立体步行网络,提升枢纽交通疏解能力,实现从燕岭公园至中信广场地上、地下全线贯通,助力城市更新与功能提升。
图/广州市规划院
广州东站升级改造为高铁车站后,将依托高铁交通,推进周边区域开发,新增七大公共空间,引入总部办公、商务会议、公寓酒店、公共艺术等“会客厅”业态,深入打造TOD模式,提升东站地区活力,打造驱动发展的新平台。
广州东站改造升级不仅仅是交通基础设施的迭代更新,更是城市发展模式的又一次重大革新。
改造升级后,广州东站将实现高铁进城的核心目标,与城际、地铁形成多层级交通网络,为旅客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出行服务。同时,它还助推城市中心空间结构优化,利用立体开发有效释放大量空间,采用TOD模式消除交通枢纽与天河CBD等区域的物理隔阂,促进城市各区域的融合发展。此外,以广州东站为核心,进一步联动周边区域形成“枢纽经济圈”,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它将助力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加速区域一体化进程,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