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量明星惨遭诟病的当下,“老戏骨”本应该是影视行业的演技标杆。
但有这么4位演员,却因“年龄滤镜”被过度神化。
他们虽然资历深厚,但却陷入了“千人一面”的表演困境。
这些只长年纪不长演技的老演员,究竟都有谁?
1.靳东
早年的靳东,虽是表演科班出身,但一直都是不温不火的发展着演艺事业。
为了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戏路,他尝试过很多不同的角色。
上到汉武帝刘彻,下到身患不治之症的张红兵。
甚至还在《闯关东》里,饰演过日本遗孤。
虽然都是小角色,但逐渐走进了观众的视野。
直到在红色谍战电视剧《特殊争夺》中,他在饰演一位地下党“岳振声”。
才算是正式确定了他的戏路发展——文艺范气质型男。
从那之后,他也找到了自己的舒适圈。
开始频繁出演一些外形俊朗,文艺范十足的人物角色。
但久而久之,舒适圈待久了演戏就越来越像自己。
《欢乐颂》中的老谭,《我的前半生》中的成功人士贺涵。
还有《精英律师》中的罗槟,无一例外都是一副精英干部风。
剧中梳着大背头,端着说教腔的形象,让不少观众看了都觉得太装了。
近年来,他演的角色都是这个类型,让观众看了没有什么代入感。
反而更觉得是像在“公式化”演戏,这也就导致很多观众开始逐渐质疑他的演技。
尤其是靳东的镜头语言更是千篇一律,摆出一副高冷的面部表情。
统一的精英干部角色类型,加上千篇一律的面部表情。
表面上是戏路窄,实际上就是不会塑造角色。
不能塑造角色,何来演技一说?
早前,金星就曾在节目中指出过他的问题。
人物类型太多且都单一,无一例外都是社会精英类型的,戏路太窄了。
而演员恰恰就是要“无我”,全身心塑造不同的角色。
如果能够跳出“高大上”的舒适圈,换换戏路,可能会有更不错的发展。
然而,还有一位女版的“靳东”,就是刘涛。
2.刘涛
或许是《欢乐颂》中“安迪”一角带来的光环太大。
也或许是塑造能力有限,刘涛之所以被说成是女版的“靳东”。
就是因为她在表演上有着和靳东差不多的“舒适圈”。
自从饰演过“安迪”一角后,她就成了职场成功女性角色的专业户。
高学历、高薪水、高颜值的角色中必然会有她的身影。
从那之后《爱情万万岁》中的金娜,《我们都好好的》中寻找。
再到《假日暖洋洋》中的都市投资人程蔓等角色。
无一例外都是塑造都市成功大女主的形象。
虽然都很成功,但一成不变的角色和题材难免会让观众觉得腻。
再加上安迪一角带来的光环,各类综艺真人秀邀约不断。
现实中过度的曝光,让她精心塑造的角色看起来更出戏。
其实,年轻时的刘涛演技还是非常不错的。
尤其是古装剧《妈祖》、《芈月传》中的角色,让观众印象非常深刻。
甚至还凭借着众多家庭伦理剧成了观众称赞的“国民媳妇”。
但随着年纪的增长,演技却始终停滞不前,甚至还一度陷入了演技模块化的争议。
“演啥都一个样,看不出任何区别。”
还有大部分观众对她的印象停留在贤妻良母、温婉大气的角色中。
可随着近年来她越来越沉迷拍精英高管剧,而自身固有的气质没有办法短时间内改变。
于是,就只能在一些精英剧中硬凹人设,演技方面的节奏感层次感都不够,过于标准化。
再加上演过太多电视剧,形成了固定的演技模式。
演员是需要神秘感的,过度的曝光只会适得其反。
3.张凯丽
而张凯丽,一位被大众所熟知的“老戏骨”。
实际上她出演过的代表作,却让观众说不出几个。
甚至有些观众调侃她,唯一的代表作就是足力健老人鞋的代言人。
但这并不意味着她是上了年纪,才躺平回归舒适圈的,而是从来没有离开过。
早年,她因为出演了《渴望》中“刘慧芳”纯粹的贤妻良母,才走进观众的视野。
可这部戏并没有让她成功一飞冲天,而是沉寂了下来。
演艺圈的更新换代太快,当她再次回归舞台时就只能演一些小配角。
直到《中国家庭》的剧组邀请,才让她彻底踏进了“国民母亲”的舒适圈。
此后,更是成了“贤妻良母”的钉子户。
但凡是家庭伦理剧中,都少不了张凯丽的身影。
《裸婚时代》、《咱们结婚吧》、《功夫婆媳》等电视剧中母亲的塑造,更是让许多观众对她的演技非常认可。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家庭剧中的都有张凯丽扮演的贤妻良母的角色。
才让观众逐渐意识到,原来她只会“尬演”。
张凯丽“小品化”演技过于生硬,而且算不上很高端的小品化演技。
演来演去都是对传统女人刻板印象的那一套。
无一例外的“母亲”类型人物角色,表演痕迹太重。
而她之所以晚年还能够一直活跃在荧幕上。
是因为她的年龄和演技,都是有市场的,所以自然也不会缺角色演。
但她并不是老戏骨,只有老罢了。
4.张铁林
和张凯丽一样处境的,还有张铁林。
他也让观众意识到,不是所有年纪大的都能叫老戏骨,也可能是老戏混子。
张铁林因为早年出演过《还珠格格》中皇阿玛一角,深入人心。
让很多观众,一度误以为他是个名副其实的“老戏骨”,实则不然。
凭借着皇帝一角名声大噪之后,张铁林的咖位和片酬也跟着水涨船高。
但他的演技却还依旧停留在演“皇帝”的阶段,只会吹胡子瞪眼。
即便是这样,他还是凭借着自己拙劣的演技成了“皇帝”专业户。
他出演过的皇帝角色,甚至多达三四十个。
而且“皇帝”也成了他自己认为最好演的角色。
甚至在少见的都市剧中,还能够让观众瞥见一丝“皇帝”的表演痕迹。
但作为一个演员,演技不能够与时俱进,就会被时代抛弃。
枯燥无味,演技如同嚼蜡,浮夸的演技已经根深蒂固。
在加上近年来对演艺圈非常关注演员自身的争议性。
这让私德有问题的张铁林,也从曾经的“皇帝专业户”沦落为无戏可拍的老演员。
结语:
这些“老戏骨”,似乎经过时间的推移,只剩下了“老”。
凭借着老的资历,顺理成章的成了“老戏骨”。
而所谓的“老戏骨”标签,其实是把双刃剑。
若是不能够突破舒适圈,再深的资历也难掩演技的苍白。
毕竟观众们要的是“剧抛脸”般的演技,而并不是“千人一面”的复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