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开国大典将要在这天举行。而毛主席也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布新中国成立,当时观礼的有刘少奇,宋庆龄还有朱德,他们眼含热泪,心中满满的激动。
其实在邀请宋庆龄来参加开国典礼的时候,还是有不小波折的,当时宋庆龄提出了三个请求,前面的两个,毛主席还是挺容易完成,可是最后一个有点难度,还是周总理出面将其解决。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1949年国民党已经是强弩之末了,蒋介石又遭到了李宗仁的逼迫,于是她就将计就计让李宗仁当上了代总统。李宗仁知道自己想要在这个位置上干下去,就必须阻止解放军继续南下解放,然后他就实行让民主人士来参加自己的新政策,这其中就有宋庆龄。
1月24日李宗仁就去拜访宋庆龄,见面之后,李宗仁直入主题想要让宋庆龄出面领导。宋庆龄自然是知道李宗仁的目的,她直接拒绝了。然而李宗仁并没有放弃,几天后他又一次来上海去拜访宋庆龄,就是想要说服宋庆龄答应自己的请求。
然而在被宋庆龄义正言辞的拒绝后,李宗仁不得不灰溜溜的离开上海,当时不少民主人士都开始为共产党提出各种建议,也是响应共产党的号召。在这样关键的时刻,毛主席也想到了宋庆龄,觉得这样历史时刻,如果没有宋庆龄参与,那么一定会是一生的遗憾。
在毛主席与周总理商量之后,就给宋庆龄发去了电报,希望她能够来北京参加新政治协商的会议。宋庆龄在看到这封电报的时候,内心也是久久无法平静的。并且她也回忆起了曾经与孙中山一起奋斗的日子,不过北上这件事,宋庆龄也有自己的顾虑。
因为北平就是宋庆龄的伤心地,她两次来到这里,就两次都悲伤不已。1925年她是首次来到北平的,还是她与孙中山一起来到北平同北洋政府进行谈判,只不过这次孙中山却病逝在了北平,而这也让宋庆龄悲痛万分。
在北平的那段时间里,可是宋庆龄最悲痛的日子,她自己都说,每天都不愿意见到太阳,所以每天房间的窗帘都是放下的。1929年宋庆龄再次来到北平,不过她是来参加中山陵的建立,同时也是为了丈夫灵柩向南移的活动。
因此在宋庆龄看来,北平就是他与丈夫诀别地,因此在别人提及北平,她内心都是悲伤,所以她根本就不愿意去北平,也不想听到这个名字。所以2月20日,宋庆龄就给毛主席回信,说自己身体不适,还在治疗期间,也不适合去北平。
当时解放事业也在不断的扩大,上海也相继解放,宋庆龄自然也就投身到了上海的公益还有解放事业中,对联救会大力支持,让他们方便救助更多的难民。不仅如此,宋庆龄为了防止国民党对上海的破坏,他就积极的安排相关事宜,从而保存力量,与这些人有力对抗。
在上海处于危难时刻,宋庆龄却没有离开,还坚守在原地,等着解放军将上海解放出来。在陈毅来到上海之后,他就代表中央再次邀请宋庆龄去北平。当时她还是比较犹豫的,所以在邓颖超来上海邀请宋庆龄的时候,她就提出了三个条件。
首先自己去北平的话,不需要举行欢迎会,一切要从简。再就是她要去见张治中,主要是要为他们做出正确决定表示敬意。最后一点就是她去北平,让她自己乘车,不要有人来欢迎。对于前面两个条件,毛主席还是能够答应的,至于最后那个条件,他却有些为难,毕竟宋庆龄的安全非常重要,后来周总理就让宋庆龄选出可以去车站迎接她的人,而这件事就圆满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