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今儿起五天南北天气“冰火两重天”。皖北接下来三天晴热烤人,最高温直奔38℃。
这样的干热风天,正赶上当地麦收关键期。麦粒灌浆期遇高温,粒重受影响可不得了。
皖北老乡得抓紧,趁晴好抢收晾晒别拖延。
“麦熟一晌,虎口夺粮”,这话一点不假。收割后赶紧摊开晒,别让麦粒捂出霉点。皖南就不一样了,未来几天雨水频繁。
黄山、宣城等地,中到大雨还带强对流。山区得警惕山洪、滑坡,提前做好防范。
茶园、果园排水要及时,别让根系泡了水。皖中地区也有明显降水,累计雨量不算小。
地里积水及时排,不然作物根要烂。阜阳、宿州这些皖北地,高温下麦收压力大。
户外作业的老乡,防暑降温可别忘。带上防暑药品,多喝水,避开午后高温。皖南的乡亲们,遇强对流天气别出门。
远离树木广告牌,安全第一要记牢。雨天路滑,开车的老乡减速慢行。
老一辈看天种地的经验,确实有一套。
但如今科学防灾也得跟上,双管齐下才稳当。
比如皖北防干热风,除了抢收,喷点叶面肥咋样?皖南排水,传统土办法结合机械,效率更高。我个人觉得,这天气分化对跨区农机手是考验。
他们得盯着南北天气,合理安排收割路线。未来几天,23日起皖北高温缓解,皖南雨势减弱。
可中期25-27日,全省可能又有降水过程。皖南届时雨量较大,得提前做好准备。现在关键是抓住当前窗口期,该收的收,该排的排。
皖北明后两天晴,赶紧联系收割机,抢收最重要。皖南的排水渠该清一清了,大棚支架再加固加固。
具体咋判断自家田块该不该补肥?
这里面有学问。不同作物需求不同,老乡们可以多交流经验。
天气多变,农时不等人,咱们得见招拆招。
既要靠老经验,也要懂新办法,才能稳丰收。关注后续天气,咱们一起盯着农时,把地种好。记住,啥时候都得把主动权攥自己手里,别耽误农事。
现在就行动起来,该干啥干啥,别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