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南海的岛礁建设一直是个热门话题,最近更是闹得沸沸扬扬。美国媒体惊呼,中国在南海开始“种岛”,进展速度快得让人瞠目结舌,大戏已经开场,各方准备好接招吧!中国在南海的岛礁建设进展到什么程度了?美媒的报道是不是真的客观?



最近,美国媒体炒得最热的就是中国在西沙群岛最南端的中建岛上的建设。根据美国“动力”网站“战区”栏目在2023年8月17日的报道,他们通过分析“行星实验室”公司的商业卫星图片发现,中建岛上已经建起了一条长609米、宽13米的机场跑道。这条跑道能起降短途飞机、直升机,甚至中长航时的无人机。岛上还有一个新开的大施工区,甚至还建了一座水泥厂。美媒直呼,这建设速度“太惊人了”!

他们还提到,2023年7月中旬的时候,中建岛上还没什么大动静,那时候岛上只有个观测站、两个天线罩、一个小港口、一个直升机停机坪,外加一面巨大的中国国旗。可才过了一个多月,卫星图像就显示,中建岛的建设已经翻天覆地。越南媒体也跳出来说,中国在过去几周开始在离越南最近的中建岛上建机场跑道。



这速度确实让人不得不服。中国能这么快搞定这些建设,靠的是中国强大的工程能力和先进设备。比如“天鲸”号和“天鲲”号这样的挖泥船,这些大家伙能24小时不间断作业,效率高得吓人。光是吹沙填海,一天就能填出好几万立方米的地儿来。这种硬实力,别的国家想学都学不来。



美媒对中国的南海岛礁建设一直盯着不放,不光报道进展,还喜欢分析来分析去。美国“动力”网站的“战区”栏目就说,中建岛的建设能让中国解放军的监视范围更广,进一步增强在南海的“区域拒止”能力。“区域拒止”就是让对手不敢随便靠近。文章还提到,这岛还能当个前哨站,掩护从海南岛出发的解放军核潜艇部队前出大洋。

他们还特别提醒,2020年8月,中国在西沙群岛附近搞过一次远程反舰弹道导弹的实弹演练。现在有了中建岛的监视能力,中国反舰弹道导弹打航母的精度肯定会更上一层楼。美媒这语气,既惊讶又有点紧张,感觉像是既佩服又害怕。



其实,美国对中国的岛礁建设早就不爽了。他们觉得这威胁到了自己在南海的军事存在和影响力。所以每次中国有新动静,美媒就跳出来大喊大叫,生怕别人不知道。

中国在南海搞岛礁建设,最根本的原因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这点在历史上有据可查。中国政府也反复强调,南海的主权和海洋权益不容侵犯。建岛礁,就是中国行使主权的行为,合法合理,没什么好争议的。

除了维护主权,岛礁建设还有别的目的。比如说,通过建岛,中国能更好地保障南海的航行安全,提供搜救、导航之类的公共服务,给周边国家带来便利。这可不是光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地区稳定。

当然,说到军事意义,那也是跑不掉的。岛礁上的军事设施能增强中国的防御能力,保护国家安全。特别是现在,美国在南海的军舰、飞机三天两头晃悠,中国的岛礁建设也能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应对外部威胁。



中国在南海的岛礁建设,对周边局势影响不小。一方面,中国在南海的存在和影响力更强了,有助于维护地区稳定。毕竟,有了中国在这儿盯着,航道安全什么的都有保障。

另一方面,周边国家,特别是越南和菲律宾,明显有点坐不住了。越南媒体就说,中建岛的机场跑道离他们才250公里,这让他们感觉有点不安。菲律宾也老早就对中国在南海的行动表示关切,时不时跳出来说几句。

美国更不用说了,直接借机炒作。他们通过渲染中国“威胁论”,想拉拢地区国家,巩固自己在亚太的军事地位。美媒的这些报道,其实就是这种战略的一部分。

国际社会对中国在南海的岛礁建设态度不一。有些国家支持中国,觉得这是维护主权的正当行为。但也有不少国家批评,认为这会加剧地区紧张局势。



2024年7月12日,美国、欧盟发表声明,支持所谓南海仲裁案的裁决,攻击中国在南海的立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直接怼回去,说中国的立场一贯明确,愿意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关系。

2025年1月23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记者会上提到,中国科研机构完成了对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的独立检测,样本中氚和铯-137、锶-90等核素浓度没什么异常。这虽然跟南海没直接关系,但也说明中国在国际事务上一直很负责任。

面对国际社会的关注和压力,中国也没闲着。首先,中国一直强调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南海争端,维护地区和平。2025年3月20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就说,中国会坚持对外开放,支持自由贸易和多边贸易体制,推动经济全球化,跟各国互利共赢。

中国还加强了跟周边国家的合作。2025年3月25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召开,吸引了一堆外国政要和跨国公司老板。中国总理李强在演讲中提到,从“春节经济”能看出中国的发展活力,从全国两会能读懂中国的经济政策。这话听着就接地气,释放了中国经济向好的信心。



另外,中国也在国际上多沟通、多交流。2025年4月21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介绍了阿塞拜疆总统访华的情况,说两国是战略伙伴,政治互信强,“一带一路”合作成果也不少。这都说明中国在努力让世界更理解自己。

展望未来,中国在南海的岛礁建设进程仍将稳步推进。这些建设不仅关乎中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也是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重要举措。通过建设灯塔、气象观测站、海上救援设施等民用项目,中国持续提升南海地区的公共服务能力,为过往船只提供安全保障。

岛礁建设不可避免地面临外部挑战与压力,部分国家出于地缘政治考量,对中国的正常建设活动进行无端指责,甚至采取挑衅性行动,加剧了地区局势的复杂性。



在此背景下,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将对话协商作为解决南海问题的首要选择。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推进 “南海行为准则” 磋商,通过建立危机管控机制、开展海上联合演练等方式,不断增进互信,减少误判。

同时,中国积极与国际社会展开沟通,主动公开岛礁建设的规划与用途,用实际行动证明自身和平发展的诚意。中国深知,南海事务牵涉众多国家利益,唯有通过合作与对话,才能实现地区的长治久安。



南海岛礁建设是一个复杂敏感的议题,其未来走向取决于各方能否以理性和建设性的态度开展对话。中国始终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欢迎相关国家通过和平谈判化解分歧,共同探索合作共赢的路径。

面对外界的关注与压力,中国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既坚定维护自身核心利益,又展现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期待相关各方能够秉持互信互谅的原则,摒弃对抗思维,携手推动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繁荣。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