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青年不仅是香港、澳门的希望和未来,也是建设国家的新鲜血液。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来,随着“硬联通”不断完善,“软联通”也加速推进。截至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高水平建成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84家,累计孵化港澳创业项目超过5600个,吸引越来越多的港澳青年来到内地创新创业,成就人生梦想。

过去六年里,港澳青年到大湾区内地城市求学、就业、创业、生活逐渐常态化。从事青年工作多年的全国青联常委兼港区秘书长、香港立法会议员、香港特区政府青年发展委员会副主席梁毓伟对此深有体会。

出生在香港,从小便跟随父亲在粤港两地奔走的梁毓伟对内地并不陌生,成长过程中更是一路见证内地的发展。在父辈的影响下,他开始加入青年工作,为香港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积极搭建平台,组织交流活动。在接受南都·创享湾区记者采访时,梁毓伟表示,香港青年要在内地觅得一方天地,重点不是考虑去哪个地方发展,而是想要做什么、能做什么。他也鼓励香港青年多到内地走走看看,保持开放的心态,用心观察,才能从中发现机会。


2023年,“港澳青年看祖国”系列活动在北京举行开营仪式,梁毓伟以执行团长身份在启动仪式现场做分享。

接过父亲的创业棒

国情学习为他埋下了回内地发展的种子

2011年,梁毓伟从父亲手中接过家族企业的重任,成为龙昌投资有限公司联席董事,此前他曾在海外学习工作超过10年。身份转换过程中,梁毓伟并没有太多不适应,这得益于父亲从小的教育。

“从小父亲就带着我和家里的兄弟姐妹到内地的工厂考察,即便在国外读书那几年,有两三年暑假在公司的不同部门做实习生,学习岗位技能,了解公司的业务发展。”梁毓伟分享,在海外生活期间,他认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通过他们了解到不同地域的文化和企业经营理念。2009年时,梁毓伟在国家行政学院的国情班学习,第一次深入了解国家的经济发展、外交、军事等内容,为他回内地发展埋下了种子。

带着在国外学习到的理念和做法,梁毓伟回到了家族企业。他尝试对家族的传统制造业进行改革创新,除了优化公司行政管理体系,在生产端也增加了科技创新。据了解,龙昌集团以玩具零部件装嵌起家,产品出口至世界各地,是全球最大的智能玩具研发及制造基地之一。基于原有的产业基础,梁毓伟加入后提出“教育机器人”等创新产品,先后为内地和香港的学校提供服务,赋能两地教育行业的创新发展。

谈青年工作的意义

以助人为基本,传递更多善意

回国后的梁毓伟从父亲手中接过的除了家族事业,还有青年工作等社会职责。梁毓伟介绍,其父亲曾是香港青联的一分子,他从小便在父亲影响下参与各类交流活动。他还记得16岁第一次参加内地和香港的青少年交流活动,坐着绿皮车经过井冈山、北京、秦皇岛……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收获满满的友谊。

“一开始觉得交流团很好玩,回来后我也开始参与组织交流活动。”打开“青年工作”的话题,梁毓伟就停不下来。随着交流频率不断增多,对他而言来内地交流不仅仅是走走看看,更是加深对祖国的认识,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还记得带着学生到内蒙古看到辽阔草原时的感动,在贵州山区结束支教工作后,当地小朋友追着大巴奔跑依依惜别的场景……这些瞬间让梁毓伟从中找到了青年工作的意义和成就感,也更加坚定要做好青年工作的决心。


2023年,“港澳青年看祖国”系列活动在北京举行开营仪式,梁毓伟作为执行团长,率领150名港澳青年到北京参加交流活动。

2021年12月20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七届立法会选举结果揭晓,梁毓伟当选新一届选举委员会界别立法会议员,这也令立法会加入更多青年代表,为广大青年群众发声。2023年梁毓伟被委任为香港特区政府青年发展委员会副主席。梁毓伟坦言,如今工作重心基本围绕着青年工作转。

据介绍,近年香港特区政府为支持青年发展,发布了《青年发展蓝图》,勾画特区政府对青年发展工作的理念和具体行动及措施。梁毓伟介绍,2023年时,香港特区政府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向香港青年联会批出首个“青年宿舍”BeLIVING Youth Hub项目,以较为优惠的租金帮助青年解决居住问题,协助青年储蓄及扩阔人脉,解决就业、创业等难题。

通过日常的走访交流,梁毓伟进一步了解青年人的需求,也和青年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宿舍里有一位青年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原本居住在天水围,每天往返铜锣湾上班需要花费2-3个小时,通过申请,这位青年获得了入住宿舍的资格。在回访时我们发现,这位青年将路上节省出来的时间用于学习理发等新技能,同时还加入社区的义工团队,为有需要的人提供服务。无形中在社区里形成了良性的循环,也传递了更多善意。”

湾区青年融合发展新趋势

交流活动向深度和广度延展

为促进湾区青年融合发展,在过去六年里,广东省搭建“1+12+N”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体系、出台《广东省促进港澳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就业创业条例》、不断优化完善港澳青年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与此同时,香港特区政府也推出了青年内地实习资助计划、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业资助计划等举措,鼓励香港青年到内地探索实践。

数据显示,2024年香港特区政府共为香港青年提供超过7000个境外实习岗位及约210000个交流名额。一大批来自狮子山下的年轻人融入湾区、扎根湾区,在南粤大地落地生根、枝繁叶茂。

梁毓伟介绍,随着一小时交通圈的不断完善,如今到大湾区内地城市Citywalk成了香港青年的新时尚,香港青年探索内地的方式也日趋多样化。“过去我们组织交流活动可能只有2-3天的时间,让大家对内地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现在推出的计划行动,则希望青年可以更深入了解内地生活。”梁毓伟举例,在实习计划中,参与者需要在内地开展4-6周的实习,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到不同地方走走看看。


梁毓伟在2022年创业展未来活动现场与青年人交流互动。


梁毓伟参加“筑梦湾区 新规划 新机遇”大湾区实习计划2024成果分享会现场。

在创新创业方面,香港特区政府推出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业资助计划,面向在本地和大湾区内地城市创业的香港青年提供全面支持,鼓励他们积极创新、提升竞争力,并探索更多机会实现创业梦想。

“通过该计划,申请者有机会获得60万元的资金,帮助创业青年充分利用大湾区的广阔舞台,开拓新机遇。”梁毓伟介绍,上一轮计划共发放约1.3亿元支持16个非政府机构,招募217个青年创业团队,业务涵盖研发科创项目、零售、资讯科技、医疗保健、品牌设计、教育服务等;相关青年创业团队除在香港建立业务外,当中更有超过70个团队落户广州等大湾区内地城市。

梁毓伟表示,越来越多香港新生代创业者看到商机,依托大湾区丰富的资源与广阔的市场,抓住“风口”乘势而上。“香港创业项目要在内地落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最新一期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业资助计划中,扩大了申请者的参与资格,从原本要求创始股东、合伙人必须均为香港青年,最新的计划中则增加了内地青年的参股比例。”这为香港的科创项目在内地落地生根创造了更多可能。

南沙已具备吸引力

期待打通堵点助湾区青年“双向奔赴”

2023年2月,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率领80余人香港考察团,在广州南沙开展全面恢复通关后的首次内地考察之行。梁毓伟是其中一员,其间他通过实地走访加深对南沙的认识。配套完善的青创基地和青年公寓、舒适宜人的城市面貌,民心港人子弟学校、港式国际社区等项目建设,以及近年发布的港澳青创“新十条”等政策,为香港同胞到南沙发展提供了各项硬件和软件支持。

梁毓伟透露,在此前的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业资助计划中就有项目落户在南沙的青创基地。在他看来,南沙的吸引力已具备,对此,梁毓伟建议在宣传时可以着重突出南沙的产业优势,增加南沙在香港青年群体中的吸引力。“就以邮轮母港为例,香港青年可以从中参与做些什么工作,挖掘哪些商机?我相信青年可以从中有所启发,也能够获取来南沙发展的机遇。”梁毓伟还建议,在专业人士执业方面,尽早打通两地的资格互认,也有助于两地青年的融合发展。

“当职业规划足够清晰,在对内地有所了解的前提下,相信香港青年可以很快在大湾区内地城市找到自己的定位,未来职业资格互认进一步打通后,也有利于两地青年的交流交往,实现更自由的人才流动。”梁毓伟透露,为了帮助香港青年认识了解大湾区产业发展,做好未来的职业规划,去年,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和青年发展委员会与香港赛马会共同推出青年生涯规划计划,面向香港的中小学开展系列活动,其间将通过举办研讨会及内地企业短期实习等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内地职场的认识,启发学生的职业规划,项目预计将覆盖超过全港八成的中小学。

让香港青年走进内地的同时,也加大香港对内地青年的吸引力。梁毓伟介绍,当下正在积极筹备推出“青年驿站”项目,为内地来到香港交流的青年群体提供住宿支持,更好地实现“双向奔赴”。

采写:南都·创享湾区记者 郑雨楠

图片:受访者供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