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卡片关注占豪Plus
5月16日,中国海警首次公开确认允许菲律宾向非法“坐滩”仁爱礁的“马德雷山号”军舰运送生活物资,并实施全程监管。
看似在“让步”,实则是中国在维护主权前提下的精准施策,既展现人道主义精神,又通过规则重构强化对南海局势的掌控。
与此同时,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在中期选举失利后突然释放与杜特尔特家族和解的信号,试图缓解政治压力。
这是中方给的台阶,马科斯可能听进去了。
仁爱礁事件的本质:菲律宾的非法占据与中国的主权捍卫
仁爱礁作为中国南沙群岛的固有领土,其主权归属具有充分的历史、法理依据。
中国对仁爱礁的管辖可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的科学考察与主权标识设立,而菲律宾1999年以“机械故障”为由将破旧军舰非法坐滩于此,本质上是对中国主权的严重侵犯。
尽管中方多次要求菲方拖走船只,但菲律宾不仅拒不履行义务,还频繁以“人道主义补给”为名试图固化非法存在,甚至夹带建筑材料企图永久占领。
中国在仁爱礁问题上始终坚持“法理+行动”双轨策略。从法律层面,中国援引《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明确仁爱礁的主权归属,驳斥菲律宾单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无效。
在行动层面,中国海警通过常态化巡航、卫星遥感监测、无人机核查等技术手段构建“天-海-岸”一体化监管网络,确保对仁爱礁的实时掌控。
2024年中菲达成的“报备制”协议更将运补流程制度化——菲方需提前72小时通报细节,中方通过三重核查确保物资仅限生活必需品。
此次允许运补正是该机制的具体实践,而非所谓“让步”。中国允许菲律宾运补的决策,是基于多重战略考量的主动选择:
1.避免冲突升级,维护地区稳定
南海作为全球最繁忙的航道之一,任何军事摩擦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中方通过设定运补规则,将菲律宾的行动纳入可控框架,避免其以“人道主义危机”为借口制造舆论攻势。
2.强化规则主导权,削弱外部干预
中国通过“报备制”将仁爱礁问题纳入双边管控轨道,挤压美国等域外势力介入空间。尽管美国在2024年11月公开承认在菲律宾部署“仁爱礁特遣队”,提供情报支持,但中方通过规则重构使菲律宾难以获得国际舆论支持。
3.争取战略主动,为南海行为准则铺路
中国与东盟正加速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目前已完成案文三读。允许运补的决策可视为对东盟国家释放的善意信号,展现中方通过多边机制解决争端的诚意。
马科斯政府在仁爱礁问题上的反复无常,与其国内政治生态密切相关。
1.中期选举失利后的权力危机
2025年5月的中期选举中,杜特尔特家族以压倒性优势复苏,被羁押的杜特尔特第八次当选达沃市长,其家族在参议院斩获5席,直接导致莎拉·杜特尔特弹劾案流产。
马科斯阵营仅获6席,执政联盟溃败,甚至出现家族内部裂痕,如姐姐伊梅倒戈支持杜特尔特。
在此背景下,马科斯19日突然表态“需要朋友而非敌人”,试图通过和解缓解参议院掣肘,为剩余任期争取政策空间。
2.和解背后的利益博弈与深层矛盾
马科斯的和解提议本质是“利益交换”,可能默许杜特尔特家族在南部的自治权,换取其在参议院对政策的支持;而杜特尔特家族则要求终止对老杜的司法追诉,并在能源、农业等领域获得经济利益。
然而,双方在核心问题上的分歧难以调和——马科斯坚持亲美路线,杜特尔特家族主张对华务实合作;杜特尔特家族要求马科斯政府停止向国际刑事法院提供证据,这涉及司法主权的核心问题。
莎拉·杜特尔特公开宣称“战斗才刚开始”,更表明双方信任已彻底破裂。
3.民意与经济压力下的政策转向
菲律宾民众对马科斯政府的不满与日俱增。民调显示,76%的选民将通胀和就业视为首要关切,仅16%支持其南海强硬政策。
杜特尔特家族则以“经济优先”为口号,主张重启中菲南海油气联合开发谈判,这与菲律宾香蕉、菠萝等农产品对华出口增长12%的现实需求高度契合。
仁爱礁局势的三种可能走向
1.菲律宾回归理性,中菲重启对话
若马科斯政府正视国内经济与政治压力,接受中方“拖走坐滩军舰”的核心诉求,双方可能在南海行为准则框架下探索争议解决方案。杜特尔特家族的崛起为这一前景提供了可能性——其主张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更符合菲律宾长远利益。
2.菲律宾继续挑衅,中方强化反制
若菲律宾继续借助美国支持在仁爱礁滋事,中方可能采取更严厉措施。例如,加快南海行为准则磋商进程,将菲律宾的违约行为纳入多边机制审议;利用《仁爱礁非法“坐滩”军舰破坏珊瑚礁生态系统调查报告》等科学依据,为拖船行动提供法理支持。
3.美国加大介入,局势复杂化
4.若美国进一步扩大在菲军事存在,甚至直接干预仁爱礁事务,可能引发中美战略摩擦升级。但中国通过与东盟的紧密合作、自身军事力量的提升,如山东舰常态化巡航,已具备应对外部干预的能力。
中国允许菲律宾运补仁爱礁,绝非示弱,而是基于主权自信与战略定力的主动选择。
通过规则重构、多边合作与危机管控,中国正将仁爱礁问题纳入法治化、机制化轨道,为南海长治久安奠定基础。
反观菲律宾,马科斯政府的和解试探与杜特尔特家族的崛起,揭示其国内政治的分裂与战略的迷茫。
在中美博弈与东盟自主的双重压力下,菲律宾若不能摆脱外部势力裹挟,回归理性对话,终将在错误的道路上越陷越深。
南海的未来,取决于菲律宾能否认清形势,与中国一道将南海建设为和平、合作、繁荣之海。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的过程与图片均源自网络。为提高可读性,部分细节已润色,文中观点仅代表个人看法,请理性阅读。本文旨在传递社会正能量,无任何低俗等不良引导。若涉及版权或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迅速删除相关内容。对于事件存疑部分,一经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
对话作者请添加微信:Vjiluj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