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德刚被定性,大陆在台岛周边的战机舰艇数量就暴增,与此同时,特朗普的一句话,更是让岛内神经紧绷。那么,大陆采取了怎样的举动?特朗普的言论又有何用意?
赖清德上台快一年了,大陆终于给他贴上了一个明确的标签:“两岸和平破坏者”,这个措辞并不模糊,指的就是赖清德执政这一年来种种激进操作。
从去年5月赖清德就任以来,两岸关系非但没有任何缓和迹象,反而步步僵化——赖清德上台后拒绝承认“九二共识”,在岛内继续推动“台独”政策,对两岸民间交流横加阻挠,还不断在言论上操弄所谓“民主对抗威权”的虚假叙事,企图拉拢外部势力站台。
同时,赖清德主导下的民进党当局大肆打压岛内不同声音,形成一种“绿色恐怖”,制造政治寒蝉效应。对内台当局挑动对立,对外台当局迎合美国,几乎每一项重大动作都在试图切断两岸联系,让台湾走向实际“分裂”的路上更进一步。
正因如此,国务院台办发言人陈斌华5月14日表态称,赖清德已经不是“潜在风险”,而是两岸和平的“直接破坏者”。这个定性并不出人意料,而是大陆长时间观察与积累之后的结果,这句话背后的信号很明显,大陆对赖清德的容忍度已经降至最低,未来的对台政策很可能进入新的阶段。
与政治定性同步发生的是军事动态的变化,台所谓防务部门14日发布数据称,从13日上午6时至14日上午6时,共发现35架次解放军军机在台海周边活动,其中25架次越过了所谓“海峡中线”,还有8艘军舰与2艘公务船也同步出现,军事紧张程度骤然提升。同时台军表示,这一数量相较以往堪称“暴增”。
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也不难理解,国台办此前已明确指出,民进党当局与外部势力勾连推动“台独”,才是导致台海局势紧张的根本原因。换句话说,大陆军机舰行动不仅是回应台军动作,更是对赖清德政治路线的直接回应,大陆通过这种方式明确告诉台当局:一旦继续挑衅,解放军将会以实际行动反制,毫不犹豫。
如果说大陆的举动正让台独分子感到阵阵寒意,那特朗普近日的言论就更是当头一棒。在12日的记者会上,特朗普谈到中美贸易谈判进展时,突然说了一句:“这对中国来说会很棒,对我们也很棒,对统一与和平也将很棒。”
正是这句“统一”,岛内神经紧绷——虽然特朗普没有明确提到台湾,但这两个字足以让岛内政治圈和媒体一片哗然。外界普遍解读为,特朗普暗示中美之间的贸易磋商可能牵涉到台湾问题,尤其是“统一”这个词在当前的台海语境中极具敏感性,任何与之相关的风吹草动,都会被高度关注。
对此,赖清德办公室第一时间出面否认,称“没有掌握到台湾议题被纳入中美磋商内容”,但同时也表态将“持续掌握情势”,台所谓外事部门随后也跟进,称“美方对台承诺未曾改变”,试图安抚岛内舆论。即便美国国务院也迅速出来澄清,表示特朗普的“统一”发言主要是指中美在贸易层面的“统一共识”,不是指台海问题。不过,岛内的焦虑却没有因此减少。
事实上,特朗普的风格向来以“口无遮拦”“即兴发挥”著称,他的发言经常让盟友措手不及、对手摸不着头脑。而这次,“统一与和平”是否是准备好的讲稿,或只是随口一说,目前外界无从判断。
但问题是,这种模糊的表态本身就足以引起岛内警惕,尤其是赖清德当局长期押宝美国,认为只要靠紧华盛顿就能获得安全保障。可特朗普的一句“统一”,就像是一根针,戳破了这层幻想。
在过去几年中,特朗普就曾多次在台湾议题上“语出惊人”,他曾明确表示,如果大陆“对台动武”,美国不一定会出兵协防,还多次批评台湾对美芯片出口占比过高,主张对台芯片征税。这些话,让赖清德当局心里没底,却又不敢公开发作。
因此,岛内一些资深媒体人就指出,赖当局反应过度,正说明其心理焦虑——他们担心中美关系缓和,台湾就会失去战略价值,担心自己被“卖了还要帮人点钱”。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特朗普的一句不明确发言,会让台当局迅速做出“多层级回应”。
说到底,特朗普的一句话,之所以引发如此震动,不是因为它多么重磅,而是它正戳中了台当局最大的软肋——依赖外力,却无法掌控外力的走向。而接下来,赖清德如果仍一意孤行,在“两岸对立”这条路上越走越远,恐怕只会让台岛陷入更加不可控的局势,这个结果,对台湾2300万人来说,并不公平,也不安全。
#赖清德#特朗普#大陆
文章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