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关注

1


英国政府拟重启投资移民签证

在2022年取消了Tier 1投资移民签证(又被称为“黄金签证”)3年后,英国政府正在重启投资移民项目,试图让更多富裕投资人回到英国。政府称,相关计划正处于早期制定阶段,预计该签证将鼓励那些希望居住在英国的高净值人群投资战略重要领域,比如人工智能和清洁能源

在2022年之前,英国的投资移民签证要求个人投资200万英镑资金,未来这一投资门槛将如何确定还没有定论。Tier 1签证政策在实施14年后被废除,当时英国政府宣布该签证“未能为英国人民带来福祉,反而为腐败精英提供了进入英国的机会”。



在英国脱欧之后,其政策不需要与欧盟其他国家挂钩,因而拥有更大的自由度。欧盟在近十年来一直希望其成员国放弃以签证换取投资的做法,其中西班牙取消其投资移民项目,葡萄牙也大大收紧政策。欧盟方面还在仍然提供投资移民的马耳他等国施压。投资移民签证常常引发抱怨,因为这些签证会抬高国内房地产市场,激起当地居民的愤怒。



英国之所以希望重启投资移民,也是因为其税制改革导致高净值人群大量出走。今年4月开始,英国政府取消了非定居身份(non-dom),要求在英国境外拥有永久住所的英国居民就其2000英镑或以上的海外收入缴纳所得税,这导致许多富人离开——据统计,去年每45分钟就有一名百万富翁离开英国。 据估计,到2030年这部分人群的大量外流将给英国财政部造成高达122亿英镑的损失,因为非定居身份者平均缴纳的所得税是英国中位数收入者的21倍。

2


4月通胀可能超过3%

经济学家预计,上个月英国的通胀率将大幅反弹,升至3%以上,这将反映出因税收和账单上涨的“糟糕四月”所带来的高昂成本影响。彭博社对经济学家的调查预测,通胀率将达到3.3%,较3月份2.6%的同比价格增长大幅上升

通胀反弹可能会引起英格兰银行利率制定者的警觉,让其减缓降息的步伐。伦敦金融城的分析师们普遍将物价飙升归咎于上个月生效的增税政策,该政策提高了雇主必须缴纳的国民保险税,企业现在必须对超过5,000英镑的工资缴纳15%的税率,而不是之前的9,100英镑。根据英国财政研究所 (IFS) 的数据,雇主雇佣一名工资中位数成年人的税收成本将上升7.1%。该政策为全国雇主带来200亿镑的额外税负



投行高盛预计,上个月的服务业通胀率将因增税而升至5.1%。除了加税政策之外,复活节假期对机票价格的显著影响、污水处理费、车辆消费税和部分电信服务价格的大幅调整也是推高总体通胀的重要因素。

4月份,能源费用和水费也大幅上涨,年涨幅高达111英镑,而英国人还面临着电视、宽带和印花税的增加。所有因素加起来,意味着英国通胀率可能达到一年多以来的最高水平。如果4月份通胀率高于市场预期,这将是自2022年10月(当时年度通胀率达到11.2%的峰值)以来的最大月度环比涨幅。这使得英格兰银行在6月份再次降息的可能性降低。


鉴于截至3月份的三个月中,不包括奖金的工资增长率保持在5.6%左右的高位,未来通胀压力将更大。现在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英国央行今年只会降息两次,在年底让基准利率达到3.75%。不过与之相反的因素则是7月份能源价格预计将出现7%的降幅,此外最近达成的英欧、英美贸易协议也将有助于降低食品价格。

3


仅10%的年轻人有能力买房

一份最新的研究报告称,当下英国年轻人的购房能力明显疲软,目前20岁至44岁的租客中,仅有10.4%的人有能力购买他们的第一套住房。而同一年龄段的单身租客中,更是仅有2.9%可能买房上车。而去年7月的一项类似演讲则显示,只有八分之一的人能够在其所在地区购买一套普通的房产。 其中英国最低收入人群(年收入低于22,850英镑的人)中,只有1%的人拥有购房资金,即使是收入最高的25%的人(年收入71,250英镑以上),也只有44%的人能够在其所在地区购买首套房,无力买房的人数比例从2020年3月的25%上升到2024年3月的32%。高昂的租金和能源价格是人们认为难以攒够首付的两个原因。



因此即使所有有能力买房的年轻租客都在未来五年内买房,每年也只能产生6.9万名首次购房者,该数字明显低于英国每年首次拿到房贷买房的平均数量——通常在20万至30万之间。这一需求预期会影响到房产开发商的积极性,一些开发商已经公开表示称市场需求不足,不会建设更多新房。借此来看, 工党政府提出的新建150万套住房的目标更加难以实现。

4


金融监管部门规范“先买后付”产品

日前,英国政府宣布了旨在保护使用“先买后付”服务购物者的新规,希望借此开始监管这个长期没有监管的借贷市场。根据将在明年生效的新立法,放款机构必须进行负担能力检查,以防止人们承担过多债务,购物者也将能够更快地获得退款。

“先买后付”(BNPL)服务的使用量在近年激增,据估计,去年英国有1100万人使用过该服务,这让监管机构担心部分消费者的支出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能力。先买后付本质上是一种小额借贷,让购物者在买东西的时候进行分期付款。不同于普通贷款,先买后付产品尚未受到监管,多年来,加强该行业监管的措施一直在讨论中,上届政府于2023年公布了相关计划。


消费者团体对新监管表示欢迎,并表示许多用户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承担可能难以偿还的债务。 上周,金融行为监管局 (FCA) 进行的一项综合调查发现,使用先买后付的人数大幅增加,在过去三年中增加了200万。尤其是40%的单亲父母和35%的25至34岁女性都在使用

英国最大的BNPL服务提供商之一Klarna的一位发言人表示,该公司自2020年以来一直支持该行业的监管。另一家主要的BNPL提供商Clearpay表示,它将“支持FCA制定切实可行的监管措施,以确保消费者权益,提供急需的消费信贷创新,并支持英国蓬勃发展的金融科技行业。”

图文来源:BBC/Telegraph/Sky News/Financial Times/Daily Mail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