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恶性肿瘤的“大家族”里,
甲状腺癌常被冠以“懒癌”之名,
因其病情进展通常较为缓慢,
这也使得不少人对它放松了警惕。
然而,60多岁的老陈(化名),
却以自己38年跌宕起伏的抗癌历程,
给大家敲响了一记沉重的警钟:
“懒癌”一旦被轻视,后果不堪设想。
确诊甲状腺癌 术后未重视医嘱
癌细胞已扩散多处
38年前,命运的阴霾悄然笼罩了老陈,他被确诊患上了甲状腺癌。此后的岁月里,厄运似乎并未打算轻易放过他,两侧甲状腺先后癌变伴淋巴结转移,老陈不得不经历三次手术的磨难,并先后两次做131碘治疗。
(图片由豆包AI生成)
每次术后,医生都反复叮嘱:必须坚持用药抑制治疗,并且定期到医院复查。可日子一长,老陈逐渐放松了警惕,不仅服药不规律,甚至一度擅自停药,致使甲状腺功能长时间处于甲减状态,而他对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依然置若罔闻。
去年8月,老陈因糖尿病前往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就诊。在内分泌与代谢病医学中心,医生敏锐地察觉到,他的甲状腺功能指标存在异常。果然,老陈进一步检查的结果,犹如一道晴天霹雳——癌细胞已疯狂扩散至他的淋巴结、肺部乃至脑部,并疑似骨转移。
“倘若当初患者能重视医嘱,规范治疗,何至于发展到如此严重的地步!”内分泌与代谢病医学中心的主任医师黄惠彬惋惜地说。
目前,为了从死神手中夺回老陈的生命,该中心已组织了多次多学科会诊,在规范的内分泌抑制治疗(左甲状腺素治疗)的基础上,正通过靶向治疗为他全力争取生机。
黄惠彬介绍,在成年人中,甲状腺结节极为常见,不过大家不必过于恐慌,绝大多数结节都是良性的,只需定期观察即可。
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被视为最温和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其中也包含多种亚型,部分亚型恶性程度极高,它们不按常理出牌,常常悄无声息地发动“进攻”,在早期就可能发生淋巴结转移,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所以,绝不能简单地将甲状腺癌等同于“懒癌”,更不能以这种错误观念来对待恶性肿瘤。
近年来,甲状腺癌发病率上升
大家一定还有诸多疑问:
哪些筛查方式能够
精准揪出甲状腺乳头状癌?
这种癌发病初期有哪些常见症状?
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的年轻人
是否面临更高的发病风险?
女性患者又该如何应对生育方面的担忧?
针对中晚期乳头状癌患者,
目前又有哪些新的治疗手段呢?
想了解更多内容,
5月22日(周四)晚上7点
锁定《大医生开讲·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直播间》,
权威专家将全方位详解
甲状腺癌防治要点
直播专家
黄惠彬
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甲状腺亚专业组组长 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福建省海峡医药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常务理事
福建省免疫学会免疫与分子诊断专业委员会常委
福建省糖尿病学会委员
福建省内分泌学会甲状腺学组副组长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肥胖学组委员
日本长崎国立病院访问学习;以第一完成人获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获省青年科技奖、省运盛青年科技奖
杨建川
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超声医学科 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研究方向与专长:聚焦超声介入微创诊疗;探索甲状腺癌近危险三角区、毗邻心脏的肝肿瘤、复杂子宫肌瘤等消融治疗的安全有效策略;擅长重症胰腺炎、细微胆道引流及深部肿瘤活检。年完成超声介入手术5000余例
科研及学术任职:发表SCI论文5篇;参与省级课题3项,参与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
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介入超声及肌骨超声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谢文焌
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甲状腺(疝)外科 主治医师 肿瘤学博士
福建省抗癌协会甲状腺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福建省海峡肿瘤防治科技交流协会甲状腺肿瘤分会委员
福建省海峡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疝与腹壁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持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福建省科技厅联合创新项目1项,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青年科研基金项目1项,福建医科大学启航基金课题1项
获院临床新技术项目创新奖1项。参编甲状腺诊疗书籍2部。发表SCI论文8篇,省级及以上论文3篇
蔡梁椿
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内分泌科 主治医师 内分泌与代谢病医学中心秘书 医学博士
福建省高层次人才(C类)
福建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第十四批援宁医疗队队长
福建省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省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秘书
福建省内分泌专业质控中心秘书
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国医学教育PBL案例库》常务编委;国家“健康中国行动宣讲员”;健康中国行动知行大赛(医疗卫生机构专场)全国冠军;以第一完成人获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福建省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各1项
关于甲状腺癌
你有什么想了解的问题?
加入卫生报甲状腺健康交流群
一起来问医生
活动组织
主办单位:福建卫生报、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协办单位: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现在刷到我们全凭缘分
大家记得设置星标
关注精彩内容不迷路~
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林颖
编辑:小枫
审核:黄美辉、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