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4月,蒋介石特意召见了杜月笙,目的是让杜月笙一起去台湾,可是杜月笙没有去台湾,也不敢留在上海,毕竟干了不少坏事,于是他在去留不得之际,选择暂居香港。
到了香港之后,杜月笙居住在坚尼地台18号,别看杜月笙去了香港,可他在上海的影响依然不小,杜月笙在上海滩很会做生意,凭着重情义好交友的特点,他认识许多金融大才。
他自己也从一个青帮头子,贩卖鸦片、开赌场、开妓院,混入了金融业,身兼数十家公司的董事长,而且还是原中国银行的商股董事,由此不难想象杜月笙对上海金融的影响。
这也是为什么蒋介石如此看重杜月笙的原因,俗话说“龙游浅水遭虾戏”,可是杜月笙即使离开了上海,也依然是“强龙”,杜月笙背后的金融力量是蒋介石的真正目标。
从常理上说,杜月笙毕竟和蒋介石打过几十年的交道,也替蒋介石干了不少事,听从蒋介石的安排似乎是顺理成章的,可是在香港的杜月笙却迟迟不动,这让蒋介石很着急。
尽管杜月笙没有去台湾,却还是在帮蒋介石办事,1949年6月,身在香港的杜月笙写信告诉蒋介石,他将尽力劝阻上海的企业家回到上海,而从香港回到上海的港口也被蒋介石派海军封锁了。
当时大批的企业家逃到香港,以静观时局变化,这些企业家的资金决定了中国金融的未来,因此他们的去向是关键,而杜月笙作为其中代表之一,对其他企业家是一个标杆的作用。
蒋介石要争取的不仅仅是一个杜月笙,更是杜月笙背后的企业家,此时的杜月笙已经是倾向蒋介石的,毕竟他们曾经有着共同的利益,可是台湾方面突然出现了一篇批评杜月笙的文章。
一篇以《本党历史的新页》为题的社论,把杜月笙定义为“买办流氓、土豪劣绅”,这8个字让杜月笙着实吓到了,原来台湾方面是这样评价他的,不禁庆幸自己没去台湾。
这篇报道一出,杜月笙自然就不那么配合蒋介石了,1950年,北京中国银行召开董事会,作为原股东的杜月笙、陈光甫、李铭等人在香港商议,最终有杜月笙决定,派代表去参加会议。
原本这件事是保密的,可最终蒋介石还是知道了,蒋介石为此大为恼火,杜月笙这是明摆着唱反调,蒋介石把那些在香港拉拢杜月笙的人叫到一起,狠狠的批评了一顿。
不少上海企业家陆续返回上海,大量的金融也随之流回上海,蒋介石想架空上海经济的阴谋也破灭,蒋介石这盘大棋没下好,杜月笙这回没当棋子,1951年8月,杜月笙在香港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