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父亲带儿女钓鱼3人落水身亡, 父亲返乡陪考,知情人发声

2025年5月18日下午1时许,重庆市开州区临江镇三星村发生一起令人心碎的溺亡事故:一名35岁的父亲带着15岁儿子和12岁女儿在河边钓鱼时,三人不慎落水,最终全部溺亡。截至5月20日清晨,三人遗体被全部打捞上岸,但这场悲剧已无法挽回。据知情人透露,这位父亲刚从广东返乡,本想陪伴即将参加中考和高考的子女度过考前时光,却因一场意外永远失去了他们。


一、悲剧经过:一场本应温馨的考前陪伴,却成永别

5月18日,重庆开州区临江镇三星村,一位父亲带着一双儿女来到河边钓鱼。据当地村民描述,事发地位于三星村一处偏远河段,河流宽度约十余米,水流湍急,周边杂草丛生,岸边未设置任何警示标识或防护设施。

当日下午1时许,意外突然发生。目击者称,三人可能因靠近河边失足落水,或因钓具不慎滑落导致滑入水中。由于水流湍急,父亲和儿子试图营救落水的女儿,但均被急流卷走。事发后,附近村民立即报警,临江镇派出所、消防救援队、蓝天救援队等多支力量迅速赶赴现场展开搜救。

然而,搜救工作并不顺利。由于河水浑浊、流速快,救援人员直到当日傍晚才在事发地附近打捞出一名遇难者遗体,另一名遇难者遗体则于次日(5月19日)在下游的青吉村被发现。截至5月20日清晨,最后一名失联者遗体也被找到,三人确认全部遇难。


二、家属悲痛:返乡陪考的父亲,却成了永远的遗憾

据知情人透露,遇难父亲今年35岁,长期在广东务工,此次特意返乡陪伴即将参加中考的儿子和高考的女儿。他的妻子因工作原因未能同行,家中老人年事已高,这一家原本是典型的“留守家庭”。

“他常年在外打工,这次回来是想多陪陪孩子。”一位不愿具名的亲属哽咽着说,“儿子马上中考,女儿高考,他想着带孩子放松一下,没想到……”亲属还透露,这对兄妹成绩优异,尤其是女儿,一直是班级的尖子生,老师对她寄予厚望。然而,这场意外让所有期待化为泡影。

5月20日,遇难者家属已接回遗体,正在办理丧事。现场照片显示,家属悲痛欲绝,母亲瘫倒在地,哭声撕心裂肺。这一幕让无数网友感到揪心:“一个家庭就这样毁了,孩子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啊!”“父母在外打工,好不容易团聚,却成了永别。”


三、现场调查:急流、杂草、无防护,安全隐患重重

事故发生后,记者实地探访了事发地。据村民描述,三星村这段河流平日里水流平缓,但雨季或上游放水时,水流会变得湍急。事发当日,当地刚下过一场小雨,河水水位有所上涨。

记者在现场看到,事发河段岸边杂草丛生,部分区域泥土松软,稍有不慎就可能滑入水中。更令人担忧的是,整个河段未设置任何警示标识,也未安装护栏或救生设备。一位村民表示:“这里平时很少有人来钓鱼,偶尔有孩子来玩,但从来没出过事。这次可能是他们站得太靠边了。”

此外,据参与救援的蓝天救援队队员透露,事发时三人可能未穿戴救生衣等防护装备。“如果当时有救生衣,或许还有一线生机。”该队员叹息道。

四、官方回应:协助善后,事故原因仍在调查

5月20日,临江镇政府发布通报称,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多支救援力量全力搜救。目前,三人遗体已全部找到,家属情绪稳定,善后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对于事故原因,镇政府工作人员表示:“具体原因仍在调查中,需等待警方和相关部门的专业结论。”同时,该工作人员强调,将加强辖区内水域安全排查,尤其是针对偏远河段、水库、池塘等重点区域,增设警示标识和防护设施,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

然而,这一回应并未完全平息公众质疑。有网友指出:“每年夏天都有溺亡事故发生,为什么总是‘事后补救’?难道不能提前做好预防吗?”


五、社会反思:水域安全为何成“老大难”?

这起悲剧并非个例。据公开报道,仅2025年5月以来,全国已发生多起溺亡事故:

• 5月1日,四川某地一名儿童在河边玩耍时落水,父亲营救时双双溺亡;

• 5月10日,广东某水库一名青年溺亡,同伴营救时3人失踪;

• 5月15日,湖北某景区一名游客在非游泳区下水,最终溺亡。

这些事故背后,暴露出我国水域安全管理的诸多漏洞:

1. 警示标识缺失:许多偏远河段、水库未设置警示牌,或警示牌被杂草遮挡;

2. 防护设施不足:部分水域未安装护栏、救生圈等设备;

3. 监管力度薄弱:尤其是农村地区,水域安全监管几乎处于“真空”状态;

4. 安全教育缺失:学校、家庭对孩子的防溺水教育不够重视,部分家长甚至带头违规下水。

六、悲剧之后:愿逝者安息,生者警醒

5月20日,遇难者家属在社交平台发布讣告,称“孩子和父亲已安息,愿天堂没有急流”。然而,这场悲剧留给社会的思考远未结束。

一位网友评论道:“每年夏天,我们都会看到类似的新闻,但为什么总是记不住教训?防溺水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关乎生命的责任。”另一位网友则感叹:“这位父亲只是想陪孩子度过考前时光,却成了永远的遗憾。愿所有父母都能引以为戒,珍惜与孩子相处的每一刻。”

这起悲剧再次敲响了水域安全的警钟。生命只有一次,任何疏忽都可能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愿逝者安息,也愿生者警醒——唯有从制度、教育、监管等多方面入手,才能真正筑起水域安全的防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