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停火刚过24小时,印度国防智库就迫不及待地对外放话,声称中国向巴基斯坦提供了防空支持,紧接着印度更表示正准备"两线作战",矛头直指中国。

恰在此时,巴基斯坦外长紧急访华三天,中方支持巴方维护主权,同时呼吁双方和平解决争端,展现了"促谈不选边"的立场。

中国为何成为印度甩锅对象?这种不要脸的无中生有的本事,我们真的是远远不如印度的。



作者-山

一场冲突两种版本

这场印巴冲突就像一枚双面硬币,两国各自对外展示着完全不同的一面。4月22日,印度克什米尔地区发生严重恐怖袭击,导致26名游客遇难。印度政府迅速下结论,将矛头指向巴基斯坦,尽管后者坚决否认与此事有关。

5月7日,印度不顾各方呼吁,果断发动了代号为"辛杜尔行动"的军事打击,声称目标是"摧毁恐怖基础设施"。巴方对此做出强烈回应,一场双方都宣称胜利的军事对抗就此展开。



战场上的真相却是印度空军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多架被印度视为"空中利器"的阵风战机在遭遇巴方歼-10C战机后折翼坠落。印度境内多个目标也被巴方精准打击,这与印度军方表面上的"胜利姿态"形成鲜明对比。

莫迪政府面对这一局面,强作欢颜地在全国范围内举行庆祝活动,甚至在电视讲话中称"印度军队的行动让巴基斯坦震惊不已"。印度媒体更是集体沦为政府的"欢呼队",几乎没有一家敢于报道战场上的真实情况。



军事上的失利与政治上的"胜利"宣言形成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反差景象。印度政府为何要如此自欺欺人?

这次军事冲突就像一面无情的镜子,映照出政治表演与军事实力之间的巨大鸿沟。在对外关系持续紧张的情况下,莫迪又开始将矛头指向另一个邻国——中国。



"中国策应论"的背后

印度军方在战场失利后,迅速调转话语炮口,声称中国在此次冲突中通过防空系统协助,甚至通过卫星情报支持,为巴基斯坦提供了"意想不到的帮助"。

5月19日,彭博社记者在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提出相关问题时,发言人毛宁的回应却显得云淡风轻她简单表示"具体问题建议向中方主管部门了解",并强调中方一直秉持客观公正态度,呼吁印巴两国保持冷静克制。



印度方面并未就此作罢,反而进一步表示正考虑"两线作战",暗指印度可能同时面对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军事威胁,。

更值得注意的是,印度还通过这一事件试图转移国内视线,掩盖经济增长放缓和社会矛盾加剧的现实。

随着巴基斯坦外长应邀紧急访华,印度的"中国策应论"更是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然而,在国际社会眼中,这种毫无根据的指责能否站得住脚?



红旗导弹立威国际

印度的指责声中,反复提及中国向巴基斯坦提供的防空系统,事实上,巴基斯坦确实拥有完整的三级防空系统,其中多款装备来自中国,这是两国正常的军贸合作,光明正大地进行。

巴基斯坦的远程防空系统采用了中国的HQ-9BE和FD-2000导弹,射程达260公里,能够精准拦截包括战术弹道导弹在内的多种空中目标,这些系统配备了先进的相控阵雷达,在此次冲突中显示出惊人威力,成功击落了多架印度先进战机。



中程防空系统则依靠HQ-16FE和LY-80导弹,射程分别为160公里和70公里,填补了远程与近程防空之间的空白,近程防御则由FM-90和FN-16/FN-6单兵便携防空导弹组成,形成了一张密不透风的防空网。

重要的是,这些装备早已通过正常军贸渠道完成交付,巴基斯坦军方完全掌握其操作和维护能力,根本不需要中方在冲突中提供所谓的"临时支援"。



这些系统的出色表现,恰恰证明了中国武器装备的可靠性和战场实用性。

近年来,中国防空系统在国际军事市场的地位稳步提升,成为俄罗斯S-400之外的另一重要选择。中国军工产品以性价比高、维护简便、适应性强等优势,吸引了众多发展中国家的青睐。



印度将己方战术失误归咎于中国装备,无形中为中国武器打了一则超级广告,随着此次冲突中中国装备的优异表现被广泛报道,红旗系列导弹和歼-10CE战机的国际关注度和市场需求可能进一步提高。这对于努力扩大高端武器装备出口的中国军工企业而言,无疑是一次意外的市场推广。



甩锅战略的全球效应

印度的"中国介入论"在国际社会激起了涟漪效应,并未像印度预期的那样给予全力支持,相反,多家西方媒体对印度的指责表示怀疑,认为这更多是自我开脱的借口。

印度军方的指责缺乏确凿证据,却急于将卫星监控失效和战术判断失误的责任推给外部因素。



莫迪政府长期以来试图塑造一个"强硬果决"的印度形象,但一场印巴冲突便让这一努力付诸东流。

与此同时,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更加巩固,巴基斯坦外长访华期间,双方重申了深化合作的决心。中国外交部明确表示支持巴方维护主权和安全,同时呼吁印巴和平解决争端,体现了"促谈不选边"的建设性立场。



国际安全格局正在发生微妙变化,不再是简单的零和博弈。印度的指责策略不仅未能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反而使自身陷入更加尴尬的境地。

随着中国国防工业实力的不断提升和国际影响力的扩大,印度的军事外交战略不得不面对一个新的现实:指责和对抗远不如对话和合作更符合地区的长远利益。当印度还在为自己的军事失败寻找借口时,中国已经在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负责任大国的地位。



结语

印度指责中国参与印巴冲突,本质上是转嫁矛盾,掩盖自身军事能力不足和战略判断失误,这与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相去甚远

中国武器装备的优秀表现,源于长期积累和技术创新,而非印度所谓的"直接参战"。这场风波也凸显了中国国防工业的崛起成就

大国之间应当求同存异,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而非互相指责或制造对立。南亚的和平需要谁来守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