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评选制度,每隔五年,教育部都会重新评估双一流高校建设成果,对于及格高校进行继续扶持,对于不及格的高校将进行公开警示。
预计国家将会在2027年进行第三轮双一流评选,2025年将成为全国各地高校冲击双一流的关键之年,毕竟重要的科研成果以及各项指标都要在今年完成布局。
国家发改委和教育部都已经明确释放信号,第三轮双一流评选将会进行适当扩容。让更多普通本科高校都看到自己未来的评选希望,所以2025年开始都在积极准备。
大家都知道双一流评选注重学科建设,将来的目标是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学科学。因此,“双非”高校是要学科达到全国顶尖水平,才能真正进入到最后的评选阶段。
13所大学拥有顶尖学科,100%达标
根据2024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软科将全国前3%(或前2名)作为“中国顶尖学科”的标准,以全国前7%(或前3名)和前12%(或前4名)作为“中国一流学科”的标准。
结合全国各所高校的具体情况来看,目前共计有13所双非高校拥有中国顶尖学科或者中国一流学科,这些高校将率先脱颖而出,占据双一流评选的优势。
工科领域高校:
广东工业大学的设计学和控制科学与工程、浙江理工大学的纺织科学与工程、浙江工业大学和南京工业大学的化学工程与技术。
这4所高校建设的学科均已经达到全国前2%或者前7%的水平,达到985高校的学科建设标准,学科实力极为强悍,所以在学科方面已经是100%达标。
更为重要的是,这4所理工类高校都拥有国家级科研平台、国家级科研成果、国家级科研项目,各个方面已经没有缺点。所以第三轮双一流评选这三所高校里面,必然有高校脱颖而出。
师范领域高校:
福建师范大学的中国语言文学和教育学,江西师范大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山东师范大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化学。这三所师范高校的学科都已经达到全国前7%。
教育部的双一流评选政策里面提到,将会重点向师范类高校倾斜。师范类高校和其他类型的高校评选规则有所不同,除了看学科成绩外,更看重人才培养和社科项目建设等。
比如师范类高校获得的教学成果奖、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基础教育研究项目等。以上三所高校整体表现得较为突出。目前已经得到省教育厅重点支持发展,上榜概率极大。
综合领域高校
江苏大学的农业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深圳大学的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黑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学。这三所高校都拥有全国一流学科,也是挺进全国前7%。
江苏大学和深圳大学在第三方机构排行榜里面都表现得极为突出,特别是是江苏大学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拥有三个A类学科,而且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三大奖。
深圳大学的数学学科入选教育部101计划,目前又重点打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希望能在第六轮学科评估里面获得突破,学校其他方面已经没有弱点。而黑龙江大学则是“黑马”,也是能满足所有的评选条件。
医学领域高校
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和中西医结合、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温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眼视光医学方向)。这三所高校的医学实力已经达到国内顶尖水平。
从综合实力来看,南方医科大学和首都医科大学最为强悍,两所高校都有国家重点实验室,而且还拥有多家全国顶尖的附属医院,拥有强大的科研团队也承接有大量的国家级科研项目。
而温州医科大学则是最近五年崛起的新贵,学校最近两年刚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临床医学里面的细分专业,眼视光医学学科位居全国前三。
随着中国老龄化速度的加快,中国人口结构在未来20年将会发生显著变化,国家需要提前布局医疗养老产业,并且配备更多的基础设施以及医护人员,所以医学高校将会是评选双一流的重点。
总体评价
纵观前两轮双一流评选,国家对于特色类高校有明显照顾,综合性高校上榜的概率有所降低。毕竟国家更希望建设出一批有世界影响力的学科。
再从国家发展角度来看,双一流评选不单是各高校获获取政策上的支持,而是在国家战略布局的要点,能有科研成果贡献和人才贡献,这一点非常重要。
也正是因为如此,大家看到理工类高校、农业类高校、医学类高校每轮评选都有上榜,但是纯文科类高校已经很难获得评选机会。预测第三轮双一流评选,依然会延续这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