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毛主席正要下令,让解放军渡过长江,解放南京,斯大林却发来一封电报:要让解放军停止渡江,划江而治,毛主席勃然大怒,霸气的回道:“我们决心继续打下去!”
我们的将士们已经做好了准备,我们的人民也已经做好了准备,我们没有理由后退,渡江作战是民心所向,是改变不了的作战方向!
这是当时渡江战役开始前夕军民的真实情况,而斯大林站在什么样的角度来劝停呢?
当时,国民党请苏联来作为调停者,所以斯大林说出了这样的话。
他说:“国民党并不希望战争延续下去,那样对国民不好,他们会站在公民的角度上考虑,但如果中共不同意停战,那无疑会让人民认为你们是好战的,这不是人民所希望的。”
这样大的一顶帽子,毛主席是不认的,且不说国民党的说辞可不可信,有几分真心,就说这调停人的身份,毛主席就是不认可的。
斯大林是否站在了公平公正的角度已经不重要了,他们国家自己也并不安定,更何况,毛主席一直坚信的一点是:这是中国的内政,说到底是咱们中国人自己的事情,不应该将外人参和进来。
毛主席一直是主张谈的,但具体要怎么谈很重要,不能国民党说什么就是什么,他们的立场是真正站在人民还是站在自己的利益已经很分明了。
由于,毛主席的这个态度,国际上很多国家,如英美法都不愿意趟这趟浑水。
首先很明确的一点是,他们害怕脸上挂不住,因为,毛主席一定不会买账,即使是世界强国也依旧如此,那时候,国际上很多国家都在关注咱们国共双方的情况,甚至很多国家已经开始暗暗站队。
国民党不用说,就想多拉盟友,不过,咱们中共不吃这一套,在国家内政和主权的问题上,向来十分强硬,要知道,中共背后站着的是人民,民心所驱才是中共最大的底气,该慌的当然是国民党。
所以,不管外部的压力有多大,毛主席一直坚持“必须打!”的观点,这并不会让人民寒心,恰恰是在为人民的幸福生活努力。
反对调停的同时,中共也有底气,这场仗能打赢,不会让将士们和百姓白白付出。
在此之前,国共双方的谈判结果失败,因为双方都提出了对方不能接受的条件,不管国民党怎么想,中共始终是从人民利益出发的。
既然谈不拢那就只好用拳头来说话,一月初,毛主席就已经在会议上详细分析过作战的有利与不利条件,这场仗还没有打,但毛主席已经知道过程会很艰难。
他没有采取乐观主义政策,反而是让即将作战的将士都做好艰苦作战的准备,即便如此,战士们也心往一处想,没有人害怕退缩。
邓小平也在毛主席的指示下起草了具体部署,一个半月的时间,军民齐心协力,完成了一项伟大的工程。
敌人看到的是咱们的万船齐发的壮观场面,其实,咱们早就在陆地上掘渠了,最长甚至有三十公里。
到了作战的时候,船通过这些旱渠被拖到江边,好像横空出世一般,并且,还有近两万的船工被战士们感染,产生了极大的战斗热情,强烈要求随船作战。
战士们很多都不会水,作战的难度大大增加,但是,在这一月半中,大家紧锣密鼓的训练,想办法克服这一难题。
在作战之初,百姓们也开始为战士们摇旗呐喊,军民战斗热情高涨,这样的盛大场面,当然是国民党比不了的。
就更不要说,咱们的战士们在作战的时候,一路都有老百姓的供应和支持,沿江百姓纷纷送上粮食和物资,其实,那些都是百姓从牙缝中省出来的,自己都舍不得吃。
有了百姓的支持,作战当然事半功倍,战士们像一把把钢刀,刺入敌人的心脏,最终,中共赢得了战争的伟大胜利。
顺便,咱们也对国际上那些不安分的手提出警告,让他们不敢再中共眼皮子底下作祟。
信息来源:渡江战役:解放全中国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