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遥远的中东,有一个上海女孩的故事,她用22年的时光编织了一段跨越国界和文化的传奇。2002年,杨谨谦毅然嫁给了一个巴勒斯坦难民,之后远赴迪拜,生下了五个混血儿子。





在去年,杨谨谦已经四十出头,五个儿子中最小的也迈入了10岁的大门。她在上开通了账号,偶尔分享一家人在迪拜的日常。

镜头里,孩子们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着祝福的话,虽然咬字生硬,却透着一股真挚的暖意。她的丈夫亚辛倒是很少露面,不是感情出了岔子,而是他如今是一家上市公司的副总,工作忙碌又体面,不愿过多抛头露面。

有一次,她拍了一段亚辛下厨的,男人笨拙地摆弄厨具,把厨房弄得乱七八糟,显然是个不常干家务的主儿。这段小插曲却让人忍俊不禁,也让人看到,这对夫妻在22年的婚姻里,依然保持着生活的情趣。



杨谨谦如今的生活比过去轻松了不少,孩子大了,她也有了喘息的空间,开始琢磨着给自己找点事儿做。亚辛收入可观,不希望她出去奔波,毕竟在中东的文化里,男人多少有些大男子主义,能让她自由地做自媒体,已经算得上开明了。

回溯到2022年,那时的杨谨谦刚刚迈进自媒体的门槛。孩子们都在国际学校读书,家里安静下来,她才发现自己还有大把时间可以支配。

成了她记录生活的窗口,从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到海外生活的琐碎,她都乐于分享。大儿子喜欢美食,胖乎乎的体型让他立志当厨师;二儿子性格安静,沉迷数学,梦想成为数学家。



她从不逼孩子们追名逐利,只希望他们能找到自己的路,活得开心。这种教育理念跟国内不少家长的高压模式大相径庭,但也正是她多年异国生活的沉淀。如今,她镜头下的生活虽然平淡,却透着一股岁月静好的味道。

再往前看,2020年是个分水岭。那一年,疫情席卷全球,杨谨谦带着孩子们回国的习惯被迫中断。过去,每逢寒暑假,她都会带着五个儿子回上海,跟外公外婆团聚,顺便让孩子们多接触中文环境。可疫情一来,航班停了,计划泡汤了。



她只能在家里继续教孩子们说中文,虽然效果有限,但她从没放弃过。孩子们在迪拜的国际学校里接受全英文教育,成绩都不错,可她总觉得,中文是他们的根,不能丢。

她常跟亚辛念叨,孩子将来不管走多远,都得知道自己是哪来的。这份坚持,既是对文化的传承,也是她对故乡的牵挂。

时间再拨回2012年左右,那会儿杨谨谦32岁,五个儿子已经全部出生。她跟亚辛商量着不再要孩子了,毕竟接连生五个,身体和精力都到了极限。

从2003年到2012年,她几乎一直在怀孕和带娃中度过。大儿子出生时,她特意回国生产,让妈妈照顾了半年,避免落下病根。



后来二儿子、三儿子接连到来,她的生活重心彻底放在了家庭上。2007年,他们在迪拜买了套海景别墅,总算有了自己的窝。

那之前,她一直催着亚辛买房,对中国人来说,没房子总觉得少了点归属感。亚辛起初不太情愿,可架不住她的坚持,花了差不多300万人民币,圆了她的心愿。

房子有了,日子稳了,可她也渐渐厌倦了反反复复的生育生活。五个儿子,个个活泼,她忙得脚不沾地,却也乐在其中。



再往前推,2008年是个让人心疼的年份。那年杨谨谦怀了双胞胎,全家都满心期待,可怀孕四个月时,她不小心摔了一跤,孩子没能保住。这件事对她打击不小,整个人像是丢了魂。

好在亚辛一直陪着她,轻声安慰,承诺很快会有下一个孩子。果不其然,第二年她又怀孕了,生下了第三个儿子。这段经历让她更珍惜眼前的生活,也让她跟亚辛的感情多了一层患难与共的厚度。

之后几年,她又生了两个儿子,家里从此热闹非凡。亚辛的事业越做越好,经济上没啥压力,夫妻俩一度还想着要个女儿,可惜天不遂人愿,五个全是男孩。

2002年,是这一切的起点。那年夏天,杨谨谦和亚辛在上海结了婚,婚礼简单却温馨。杨家没要彩礼,也不在乎那些俗套的排场,只希望女儿幸福。

婚后,她辞掉上海科技馆的工作,随亚辛去了迪拜。那时候的迪拜远没有现在繁华,气候炎热干燥,她刚到时很不适应,甚至好几次想打包回国。

亚辛看她过得辛苦,咬牙租了套豪华别墅,租金贵得吓人,可他从没抱怨过。她慢慢适应了那里的生活,不久就怀了第一个孩子,从此一头扎进了家庭。

父母得知她远嫁,起初很不放心,担心自己老了没人照顾,可她的性格倔强,谁也拦不住。她跟父母保证,会常回来看他们,也的确做到了,直到后来疫情打乱了一切。



说起杨谨谦和亚辛的相识,还得回到1999年。那年她还在华东理工大学读大三,通过朋友介绍,本打算去相亲,却在地铁上偶遇了亚辛。亚辛是个巴勒斯坦小伙,1975年出生,小时候日子不好过,家里靠父亲在迪拜开诊所才有了转机。

他来中国留学,在同一所大学读硕士,缘分就这样撞到了一起。她身高1米7,觉得自己有点胖,可亚辛偏偏就喜欢她这股真实劲儿。

两人聊着聊着发现是校友,很快就熟络起来。从校园里的散步到食堂里的饭搭子,一个月后,亚辛表了白,她也没犹豫,直接答应了。这段恋爱谈了两年,甜得让人眼红,可也埋下了跨国婚姻的伏笔。



杨谨谦的成长经历,多少为她的选择铺了路。她1980年出生在上海徐汇区,父母都是体制内的人,对她期望很高。

10岁那年,浦东开发热火朝天,家里搬了过去,可她还在老校区上学,每天通勤来回跑,愣是没喊过苦。这份韧劲让她学习从没落下,1997年考上了华东理工大学,成了父母的骄傲。

上大学后,她还是常住家里,跟父母关系特别近。可谁也没想到,这个听话的上海女孩,会在20多岁时,义无反顾地跟着一个外国小伙走了。



这段婚姻走到今天,靠的不只是爱情,还有坚持和包容。亚辛从战乱中走出来,给了她安稳;她放弃了国内的舒适圈,陪他扎根异乡。

五个儿子是他们努力的见证,也是未来的希望。如今,她开始用镜头记录生活,或许是想给自己找个新的支点。

他们的故事让人感慨,跨国婚姻的路不好走,可走好了,也是一段传奇。你觉得,杨谨谦的选择值不值得?跨国婚姻的幸福,又需要多少妥协和勇气?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