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直新闻报道,中美经贸关系走向现在是全球焦点,这两天在商务部及外交部记者会上,外媒密集就中方稀土管制提问,而美方也放风要胁迫第三国不得使用中企相关芯片,管先生,您对此如何看?特约评论员表示:我注意到,商务部官宣了李成钢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在韩国济州岛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即APEC贸易部长会议的消息。这次会议为期两天,李成钢在会议期间还分别与多个经济体代表团长及世贸组织总干事等举行会谈,就有关多双边经贸议题交换意见。李成钢抨击搞“对等关税”的个别经济体所指,地球人有目共睹。
贝森特(资料图)
中美在瑞士日内瓦进行会谈后,双方除了就具体降低关税的问题达成共识,还同意建立经贸磋商机制,就双方在经贸领域的各自关切保持沟通。5月14日这天,中美双方都兑现承诺,正式实施调整后的关税政策,相较于贸易战时,中美对彼此加征的关税均大幅下调91%,另外24%的关税会在90天内逐步暂停实施。就在中美互降关税的第二天,韩国贸易部长郑仁圭透露了一个重磅消息,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在出席APEC会议期间,与中国贸易代表、商务部副部长李成钢举行了会谈。
如今,两国在短短的5天内再度举行经贸会谈,表明一个事实,那就是双方正在进一步落实谈判共识,愿通过持续的沟通来减少误解,管控经贸分歧,推动两国经贸关系朝健康、稳定、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不过,此次经贸会谈,目前并没有更多的具体消息,但在当天,正在卡塔尔访问的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公开表态,用6个字传递出微妙信号。他表示,中美已经“迈出重要一步”。这无疑表明了美方对中美经贸高层会谈的积极评价。
此前谈判“重大进展”的实质,是语言共识上的同步演出。它可能既不意味着政策方向的转变,也不预示结构性矛盾的解决,而是一次外交语言与国内政治需求的双重配合。对美国而言,它是控制通胀、维稳资本市场的工具;对中国而言,它是保住战略定力、引导市场情绪的出口;对世界而言,它是对崩裂式对抗的一次暂缓。未来谈判仍将继续,争议仍将深化。但至少,此轮“进展”创造了喘息的窗口,也揭示出新冷战逻辑下语言博弈的复杂性——谈判不一定为解决问题,而是为管理问题存在。
贝森特(资料图)
特朗普的行事风格最大特点就是反复无常。回顾 2018 年中美贸易战期间,双方多次谈成后又被推翻,经过多轮的谈判最终才达成协议。所以,后续真正艰难的谈判才刚刚开始,中美之间的贸易谈判不会一帆风顺,必然是一场持久战。现在我们必须明确,中美两国之间基本的贸易格局已然形成,也就是双方之间的争斗具有长期性,这涉及产业结构、双方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等诸多方面。解决这些问题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漫长的时间。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第二任期的首次出访以“做生意”为主要着眼点。据外媒统计,特朗普本周访问沙特阿拉伯、卡塔尔和阿联酋这3个中东国家期间,各方形成了一份总价值约2万亿美元的“交易清单”,涵盖国防、航空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一系列项目。综合美国广播公司、《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外媒消息,特朗普于当地时间5月15日抵达阿联酋后,宣布了超过2000亿美元的商业交易,包括阿联酋斥资145亿美元购买28架波音客机,在美国俄克拉何马州投资40亿美元建设铝冶炼厂,以及在阿布扎比建造一座占地约25平方公里的人工智能数据中心。
特朗普(资料图)
怀揣“生意经”的美国总统特朗普,来到此番中东行的最后一站,阿联酋。在那里,他又收获了一份价值2000亿美元的“大礼包”,涵盖人工智能(AI)、航空、能源、制造业等多个领域。其中,AI相关合作成了重中之重,包括在阿布扎比规划建设一处5吉瓦的超级AI数据中心,有望成为美国境外最大的AI园区。然而,这笔c交易已在美国政府内部引发波澜,部分高官试图对尚未公开的项目急踩刹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