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为新时代公安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八年来,甘肃公安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公安工作的重要论述,切实将“四句话、十六字”总要求作为建警治警的总方略、立警从警的座右铭,以忠诚铸警魂、以担当护发展、以铁拳守正义,着力锻造高素质过硬公安铁军,矢志不渝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不遗余力为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保驾护航。
黄河甘肃段干流全长913公里,其中玛曲段流经433公里,占甘肃黄河段干流的近一半。玛曲因其不足黄河流域5%的面积贡献了20%的水资源量,被人们称为“中华水塔”“黄河之肾”。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调研时指出,甘肃首先要担负起黄河上游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在保持黄河水体健康方面先发力、带好头。
作为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玛曲县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大队长王玉玺把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指示要求记于心、践于行。
越来越重的责任
初秋九月的玛曲县,雾气氤氲、云蒸霞蔚。在这片平均海拔3600米以上的丰美草原上,自东向西而来的黄河像一条圣洁的哈达飘向远方。水清山绿,是生命的颜色,也是藏蓝守护的动人底色。在玛曲草原上坚守了21年的王玉玺,如同往常一样起了个大早,因为他要到更远的玛曲县木西合乡巡山护河。
今年45岁的王玉玺和战友们在经过3个小时近200公里的颠簸后到达了巡护点。下车瞬间,身体颤巍中便能看出大家明显有些“吃不消”。参与组队、分发装备、强调巡山护河的细节……忙碌起来的王玉玺,硬撑着身体的不适坚持工作。整队出发时,他毅然决然走在了队伍最前面。
“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给了我们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们作为一名护卫民生福祉的生态卫士,决不能让我们生存的环境受到一丁点破坏。”王玉玺气喘吁吁地说道。
2003年,随着玛曲县森林公安局的“诞生”,王玉玺就投身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历经职位及转隶的变化中,他始终践行森警使命,积极寻求创新生态安全保护的方式方法,为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保护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4年3月,在王玉玺的建议推动下,玛曲县公安局举行了“黄河首曲、生态警务”授旗授牌仪式,有力形成了“森警主干、派出所主防、生态义警协同配合”的环保安全工作机制,在创新新时代“枫桥经验”上进一步壮大了生态环境保护队伍。
但很少有人知道,在生态安全保护形成的合力之下,王玉玺付出了怎样的艰辛和努力。挑灯夜战里苦思冥想,有了好想法时记在笔记本上欢呼雀跃,奔波往返于自然资源、生态环保、水务应急等部门间沟通协调联动联勤事宜,让“生态义警”更有时代使命感……无数的难题被王玉玺一一解决,“黄河首曲、生态警务”发挥的环保质效也在逐步显现。
当别人问他为何这样拼命时,王玉玺笑着说:“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安全保护的大时代主题下,我们的责任越来越重了,如果不拼、致使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我们就是时代的罪人。所以,当我们走在环保安全的路上时,我们的心里才是踏实的。”
2021年,甘南州启动了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工作。王玉玺借助这一契机,连续三年和战友参与治理工作,累计种植山生柳9000多株,为保护草原生态、确保物种多样性贡献了“森警”之力。
绝不容忍的违法破坏
在乱采乱伐、蓄意破坏生态安全和平衡的违法犯罪面前,王玉玺只有一个办法:坚决惩治零容忍。因此,他也成了嫌疑人口中的“环保钢刀”。
2010年8月,当时还是玛曲县森林公安局刑警大队大队长的王玉玺发现了一条重要线索:有人途径玛曲从四川往青海的河南、循化等地偷运木材,且行踪异常隐秘。嫌疑人先期采用摩托车踩点查看,刻意躲避森林公安的稽查,这给侦办此案的王玉玺带来了不少麻烦。
要想让嫌疑人得到惩戒就必须人赃俱获。为了彻底斩断这条违法犯罪的运输线,王玉玺在前期侦查基础上理清思路、寻找突破口,研究出“蛰伏”于不易被嫌疑人踩点发现的山坳处进行伺机抓捕的方案。最终抓获嫌疑人4名、查获运送木材的双桥车2辆,使嫌疑人得到了应有的惩处。
黄河安澜,重在保护。2020年至2022年两年时间内,王玉玺亲手办理的2起乱采乱伐案件,受到省州两级公安机关的高度赞扬,也得到了当地群众的称赞和支持。
2020年4月,在玛曲县齐哈玛镇的哇益村,玛曲县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的民辅警在辖区开展日常巡逻防控时,发现了“黄河柳”被大量砍伐的警情。巡逻民辅警迅速将这一情况告知了王玉玺。当时还在外地休假的王玉玺立刻返回,主抓此案的侦破工作。最初,王玉玺判定嫌疑人可能会再次出动来砍伐树木,于是决定在树林中抓捕来砍树的嫌疑人。带着战友、冒着四月高原寒冷的天气蹲守了2天2夜的王玉玺判断失误了……他们没有等到嫌疑人。不得不改变侦查方向和纠错的王玉玺很是沮丧,因为他看着自己带出去的队友有的被冻伤、有的则感冒了。
没有一人打退堂鼓的森警们,让王玉玺有了愧疚感。来不及伤感的他又带着战友们开启了走访排查工作……结果从不会辜负一颗忠贞破案、打击违法犯罪的迫切之心。在连续3天的走访摸排中,民警锁定了嫌疑人旦某某。在随即开展的抓捕中,民辅警冒着嫌疑人会放出藏獒咬人的危险,攻坚克难将其抓获。在审讯时,旦某某如实供述了砍伐事实,最终被移送起诉。
两年后的2022年6月,玛曲县齐哈玛镇的国庆村,发现了一起在黄河水道边的非法采砂案。在对该起案件的现场勘查中王玉玺发现,嫌疑人采用挖掘机等采砂设备非法采砂量估摸接近于20000m³,给黄河河道和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由于案发地地广人稀,该案的侦办工作存有不小的挑战。可王玉玺有一股不服输的狠劲儿,他鼓励队员从蛛丝马迹中寻找线索,在“动”中体验办案的“乐趣”,重燃民辅警的工作热情。
用最传统的办案方法融合自己的思路开破案巧技之先河,是王玉玺作为一名“老生态卫士”的立身之本,这一技能也让同事们对他心服口服。在侦破非法采砂案时,王玉玺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主张“巧办案、办巧案”的思路,从立案到抓获嫌疑人3名,用时48小时,用效率向法律和群众交上了生态保护的优异答卷。也正是因为他在涉环案件侦办中的“巧技”,王玉玺先后办理了玛曲县公安局2022年“3·06”部督食药环案件,参与破获19年命案积案1起。
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
在玛曲当“森警”,王玉玺属于“外来人口”。但他却最喜欢由英雄史诗《格萨尔》改编搬上荧幕的动画电影《雪域少年》。因为它主要讲述了格萨尔降服妖魔、除暴安良、救助贫弱、造福百姓的故事。同王玉玺喜欢的电影一样,他也存有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警察气魄”。
2016年3月2日,甘南州迭部县达拉林场发生森林火灾。在得知这一消息后,王玉玺主动向组织提出申请,第一时间赶往火情地参与救援。在达拉林场火灾灭火行动中,面对火情威胁和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王玉玺没有后退半步。他每天往返于取水地和森林火灾中心地带,根据救援人员安排夜以继日地开展救援灭火工作,以一己之力望之缩小火场面积、赢得一线生机。应急救援设备到达不了的地方靠肩膀背,起火点离水源地较远的地方用水桶、水盆运水。
历时20多天坚守火灾救援一线的王玉玺,经历了生平最为“黑暗”的生死时刻……磨破的脚底板、跑丢了鞋赤脚奋战现场的执着、汗水侵蚀伤口时的“不退缩”、差点被暗火吞噬的“诀别”……
王玉玺在8年前就诠释了“关键时刻警察不退”的忠诚使命。因在达拉林场火灾救援中的突出表现,王玉玺被原甘肃省森林公安局授予了个人二等功。
为公为民的人最美。2009年4月,王玉玺在草原深山巡逻途中,偶然发现了深山放牧的一名女子道某草用藏语微弱地在喊:“救命,救命”。听到声音的王玉玺赶忙从马背上下来,奔向了发出救呼声的地方。得知她是因为心脏病需要帮助后,王玉玺赶忙联系了附近派出所的警车,随同将犯了心脏病的道某草送往医院救治,并为其垫付了200多元的医药费,直到医生说道某草因救治及时已脱离生命危险时,王玉玺才默默离开了医院。
一个星期后,道某草及家人经多方打听,得知救回自己生命的人是一名“森林公安”后,专程赶到检查站执勤站点向王玉玺表示感谢,并向“王警官”归还了医药费。
在“森警”眼里,无论是人还是生活在草原上的动物,生命至高无上。2014年国庆节,获知有四川阿坝县、青海河南县的嫌疑人在玛曲辖区内收购草原旱獭时,正值国庆值班的王玉玺立即出动,在辖区一举端掉了4个非法收购旱獭的收购点,放生旱獭近1000只,现场抓获嫌疑人12名。
美丽的地方都有故事,故事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在“王警官”看来都是有生命的。21年的“森警”历程,让王玉玺习以为常的就是在“守护一切生命”的路上“看风景”。而他眼里的风景,安澜胜于自己的生命。
近日要览
审 核:李彤华
值班编辑:王 辰
稿件来源:甘肃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