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编号:F20241114+F20250416
婚姻两性专刊
2025年520特刊②
本文系咖啡心理英语小组翻译 第 1017 篇文章
你是否感觉自己在最重要的人际关系里感到不舒服,关系模式陷入僵化?
是否总在渴望靠近时退缩,在需要安全感时失控?
或许你曾被告知“你太疏离了”、“你从来不说真心话”,又或许你发现自己总在关系中反复索取确认,又在失望时陷入懊悔之中……
这些反应并非偶然,其根源在于我们童年形成的依恋模式。
心理学家安斯沃思和鲍尔比的研究表明:我们与早期照顾者的互动,会化作潜意识中的情感地图,指引我们如何爱与被爱。
这就是依恋模式。
这些年来对于心理学中的“依恋”,很多人都有一些基本了解,甚至对自己的依恋模式也能准确识别。但是,越是了解,有些人就越感到沮丧:
我就是这样的状态,没有办法改变了吗?好的亲密关系跟我就没有关系了吗?
并非如此。在今年520之际,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专门刊发此文,为大家详解,依恋模式之下,个体如何朝向安全型依恋,并且如何在关系中识别安全型伴侣,从而拥有更好的亲密关系。
你的依恋模式,藏着童年的答案
回忆你的早期关系:
你的主要照料者如何应对你的需求?
他们的回应怎样塑造你如今的预期?
当你哭闹、饥饿或害怕时,主要照顾者如何回应? 他们的态度是稳定包容,还是忽冷忽热、回避退缩? 这些早期经验会内化为我们对关系的预设: 若曾被及时安抚,你可能相信“世界是安全的”; 若常被忽视或责骂,你或许习惯“独自消化情绪”; 若经历反复无常的爱,你可能既渴望亲密又恐惧伤害。 这些模式像隐形脚本,在成年后的关系中自动播放——直到你觉察并改写它。

我们的依恋模式,最早形成于童年,可以随着时间改变。只要我们坚持吸收新的知识,并且不断挑战自己,在关系中尝试新的模式。
依恋模式是情感蓝图,指引我们在关系中的反应,通常是下意识的反应。
但请记住:依恋模式不是命运。
无论我们是远离恐惧还是依附于关系之中,理解这些模式可以阐明通向更健康的关系道路。
健康关系的黄金三角
根据苏·约翰逊(Sue Johnson)的理论,健康的关系建立在:
可得性:即使争吵或迷茫,仍让对方感到“你始终在场”;
回应性:不急于解决问题,而是用共情传递“你的感受很重要”,对痛苦做出友好的回应;
积极性:视彼此为相互依存的伙伴,而非竞争对手。
你是哪种依恋类型?(自测指南)
安全型:
在关系中比较灵活!在亲密关系和独处中你都可以感到舒服,这取决于在当下情况下什么模式是有效的。你有能力拥有健康的亲密关系和适当的自我界限。
回避/轻视型:
你可能是独立的,喜欢独处,与脆弱抗争。你可能会觉得“亲密关系麻烦太多,不值得。”
焦虑/顾虑型:
你可能害怕被抛弃,以及依赖他人的支持—“我不能自己来”。
紊乱/回避型:
你可能在不同类型中随机摇摆,不倾向于任何一个类型。你不是在对当前的关系做出反应,而是对过去被忽视或虐待的关系做出滞后反应。
重要的是,在不同的关系中,你可能会有不同的依恋模式。
你可能在与朋友相处中有安全型依恋模式,与上级相处时会有回避型依恋模式,与伴侣相处时有焦虑型依恋模式。
如果不同的依恋模式对你有用,那也很好!
但是当你或与你相处的人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这就是一个问题了。
最具挑战的关系模式:首先看见,才能改变
尝试记录一段让你焦虑/回避的关系:
你惯用的应对方式是什么?(逃避话题?自我攻击?过度付出?)
这种模式曾如何保护你?(例如:疏离避免了被拒绝的痛苦)
它现在如何阻碍你获得想要的关系?
并由此来判断:
你的依恋类型是什么?
它触发了哪些恐惧?
真正的改变始于对关系模式的慈悲凝视——它不是你的缺陷,而是遗留的生存智慧。
改善亲密关系:安全型依恋科学训练手册
1、健康的依恋过程
当我们发展出了健康的依恋模式,我们可以通过内在的资源和人际间的互助,灵活地管理我们的感受和需要。
比如,
当我们害怕的时候,我们可能会自我安慰,或者从爱人那里寻求支持。
当我们悲伤的时候,我们既可以自我宽慰,也可以和他人共享悲伤。
当我们愤怒的时候,我们可以给自己需要的空间,也可以通过沟通寻求改变。
当我们羞愧的时候,我们可以自我同情,也接受他人的认可。
2、正念练习
辨别亲密关系中自己倾向于依附或逃避的部分。
观察它在你身体里的存在,以及你对它的态度。
问你自己:这部分自己感觉怎样?它需要什么?
对你来说最难的一步是什么——是满足自己的需求还是从他人那里获得支持?你有多大的可能性去挑战自己尝试新事物?不管当下的困难是什么,要么建立自己的内在资源,要么强化与他人的关系。
3、另一种依恋模式
有焦虑/回避型依恋的人,经常会在疏离和亲近之间游走。
识别这种模式是通往更健康动力的第一步。如果你正与想要和你一起成长和学习的人相处,你会保持好奇心和同情心,并共同努力成长。
4、向安全型依恋发展
虽然我们的依恋模式趋势很难改变,但是通过不断建立支持性的关系以及自我同情,我们可以逐渐走向安全型依恋。
以下是一些建议:
关注你生命中在你痛苦时在你身边对你好、视你若珍宝的关系。然后珍惜他们!
当你指出来这个人没有做到这些的时候,看看他们如何回应你的。如果他们表示出愿意学习怎么能更好地爱你,并且你也想要学习怎么能更好地爱他们,你们可以一起进步!这很棒!
大胆地用“相反的行动”来转变自己的依恋模式:
如果你知道你在一段关系里总是以某种无益于关系的方式行动,去练习做相反的事情,一点一点地,付出一半或以下的努力,看在信任的关系中会发生什么。
比如,如果你是回避型,练习表达脆弱的情绪(比如伤心、恐惧或者羞愧)以及安慰爱人。
如果你是焦虑型,练习用自我安慰来管理复杂情绪。然后冷静地向对方表达需要和请求,但同时允许对方说“不”的权利。
安全型伴侣的三大特质
真正的爱情,不会让你觉得如履薄冰。与之相反,在最好的情况下,爱应该是让人感到安全可靠的。而有无安全感,通常是依恋模式的产物。那些有安全依恋风格的人,会给关系带来普遍的信任感以及成熟、稳定的情绪。
如果你之前一直和那些在高度不安全感中挣扎的人在一起,这些可能会帮你净化身心。
如果你想知道伴侣是否有一个安全稳定的内核,这里有三个关键迹象:
1、他们不会对你患得患失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安全型依恋建立在信任之上。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有一项经典研究表明,安全型依恋的人相比其他人更信任他们的伴侣。他们明白,关系不需要持久黏在一起才能保持牢固,同时他们会认为伴侣与自己的社交生活是互为独立的,也不会因此而感到威胁。
比如,假设你已经期待了整个星期,想要找天晚上和朋友去小聚一下。这周你和伴侣已经共处了许多时光,但是今晚,你想放松一下,享受属于自己的生活。
一个焦虑型依恋的伴侣可能整个晚上都会用信息轰炸你,问你什么时候回来,担心在没有他们在场的情况下,你太放纵自己。
他们可能会说,“我不知道为什么你不想要我一起去”,又或者说“你确定你出去的时候没忘了我吗?”
另一方面,如果他们是回避型依恋的伴侣,可能会假装一点也不在意,但是后来你发现,他们变得冷淡且回避。他们不会承认他们想念你的事实,相反,他们会表现得有距离感,甚至让你觉得这是对你享受自己生活的惩罚。
然而,一个安全性依恋的伴侣则会告诉你“玩得开心!如果你们有什么好玩的事情,记得拍照分享给我,我太期待等你回家的时候和我细说了。”
到这就结束了。他们不会让你心生内疚,也不会到最后一分钟也要尝试改变你的决定,更不会以沉默来表达不满。
简单来说,对于安全型依恋伴侣来说,即便你离开几个小时,他们也会感到安全,并且是完全信任你的。
他们不会因你不在而感到困扰,因为他们深知,无论你在没有他们的时光里玩得多开心,他们最终是那个等你回家的人。
2、他们擅长有效沟通
假设你今天过得很艰难,工作上的一些事使你很沮丧,你也比往常更沉默不语。
此时,一个焦虑型依恋的伴侣可能会一直问你怎么了,即使当你已经表示你不想说话。
如果你保持沉默,他会认为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然后开始陷入自我怀疑的漩涡。
他们可能会问道“是我做错什么了吗?是我说错什么了吗?你对我生气了吗?” 不知不觉中,你还得先处理他们的情绪,而你自己的情绪无暇顾及。
相反,一个回避型依恋的伴侣,可能能意识到你有什么不对,但是他们不会有进一步举动。他们会想“他们想说的时候会说的”。
而如果他们有所表示,也可能只是敷衍地问一句 “你还好吗”,一旦你说 “我没事” 或者 “我不想谈”,他们就会立刻打住,把你的情绪抛之脑后。
不同的是,一个安全型依恋的伴侣会注意到,这种情况不一定是他们自身的原因,并且得体地觉察你的需求。
对应的,他们会这样说:“我觉得你今天有点不在状态。我想和你一起面对,但是我不知道什么出问题了。如果你准备好,我们可以聊聊?”
他们的语气是温暖且开放的,并且不会给你任何压力。如果你表示肯定,他们会很投入的倾听,如果你说不,他们会尊重你的个人空间,当你改变主意的时候,他们也随时都在。
一项2015年发布在《心理前沿杂志》上的研究表明,在情绪支持上,这种积极又不失尊重的天性,是安全型依恋模式最令人舒服的地方。
理论上,这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以及积极保持健康情感连接的意愿。在具体实践中,这意味着伴侣是情绪上支持你的,并且不会回避情感的深度交流。
他们不会害怕深度对话,以及不会依赖耍小聪明或用消极或者攻击性的言语。相反的,他们用坦诚和关心来与你交流。
这种情感上的安全在关系中是高光存在。这意味着更少误解,更少冷战,更少时刻让你感觉到情绪没有得到回应。他们能读懂你自己字里行间的情绪,并且当你需要倾诉的时候,他们会积极倾听。
3、他们不故意制造冲突
经过心理学家的长期观察,安全型伴侣在处理冲突时,不仅不会让冲突影响关系,还能加强关系连接。发表在《美国家庭治疗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安全型伴侣非常擅长于言语交流、自我心理空间的构建以及开放性讨论。
例如,你必须提出某件困扰你的事。也许你的伴侣无意中说了些什么,比方说,一个玩笑或一句随口的话,而这触到了你的痛处。
你让他们坐下,然后心平气和地说:“我想和你聊件事。你之前说的那句话,让我有点不舒服了。”
一个焦虑型依恋的伴侣可能会过度道歉,并且最后你还得安慰他们。“我的天呐!我好坏呀!我总是搞砸所有事情!你还爱我吗?”
到最后,你意识到这个对话是围绕着他们害怕被抛弃的恐惧展开的,而你的情绪还是没有得到解决。
相反的,回避型伴侣可能会回应得更加保守。“你大惊小怪了,那只是个玩笑,你怎么总是小题大做?”他们一开始就把你所有的路堵死,让你觉得你的受伤更不公平了。
与之相对的是,安全型伴侣从来不会对你横眉竖眼,或者直接把对话转换为吵架,或是马上怪罪于自己。他们会倾听你所有的情绪,然后从你的角度考虑。
当你说完的时候,他们会说:“我之前从来没想过会是这样的——但是听完你的视角,我理解了你为什么会感到不舒服。我对此感到抱歉,谢谢你告诉我。”
他们从不采用幼稚的冷战方式,也不会因为一点小事闹大。更多的,你们双方都不会感觉如履薄冰或是战火不断。相反,问题会被正视,解决办法会被找到。
最重要的是,双方在结束沟通时都会感到被理解,而且关系比之前更牢固。
最后的话
依恋模式像一面镜子,照见我们如何被爱过,也揭示我们如何爱人。
改变的过程或许缓慢,但每当你:
在恐惧中选择坦诚而非逃避;
在受伤时优先自我关怀而非指责对方;
在冲突后主动重建联结而非放弃……
你都在为关系注入新的可能。
记住:安全型依恋不是“永不焦虑”,而是“焦虑时,我仍有选择”。
愿你在关系中,既能勇敢索取,也能温柔给予。
End
作者 | 杰米·卢斯科,心理学博士,多次帮助过老兵、行家、高层、先驱们,让他们有方向、有目标地对抗创伤后的困难。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进行修改和增删。
翻译 |一杯咖啡英语心理编译小组 Phyllis(231)
校对 |一杯咖啡英语心理编译小组 Catherine (192)
编辑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编辑 书萱
联系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邮箱coffeepr@qq.com
再推荐你几篇好文章
关注本公众号,回复【会员】,加入一杯咖啡会员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