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陈羽啸
2025年5月19日,多哈世乒赛混双1/16决赛现场,中国组合王楚钦/孙颖莎以3-0横扫巴西选手雨果·卡尔德拉诺/布鲁娜·高桥,顺利晋级。然而,这场胜利的背后却因王楚钦的球拍突发受损事件蒙上阴影。这已是一年内王楚钦第二次在大赛中遭遇球拍问题,引发对国际乒联赛事管理的广泛质疑。
一位前乒乓球世界冠军对封面新闻记者坦言,曾经的2011年世锦赛,王皓的球拍就因为裁判的好奇被撕开过,这次王楚钦球拍胶片撕裂“不排除他的关注度很高,裁判的好奇心更重”。
赛前胶皮开裂,被迫换拍
19日混双比赛开始前,王楚钦发现自己的主战球拍胶皮顶部出现明显折痕和开口,疑似被人为揭开。他立即向裁判投诉,教练肖战也上前交涉,指出“有人把球拍胶皮从顶部掰开”。然而,主裁判坚称赛前检测时球拍符合标准,拒绝认定人为破坏的可能。最终,王楚钦只能更换备用球拍参赛。
王楚钦发现球拍顶部出现明显折痕和开口 图源:央视新闻
尽管临阵换拍,王楚钦/孙颖莎仍以3-0轻松取胜。但赛后,王楚钦难掩愤怒:“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每次都是我遇到这种事情。一进场就感觉海绵不对劲,上场后发现开了一半。检测前明明好好的,连检测板都检测不好,对组办方很失望。”
这并非王楚钦首次因球拍问题影响比赛。2024年巴黎奥运会混双夺冠后,他的主拍在庆祝环节被踩坏,导致后续男单比赛被迫使用备用拍,最终爆冷止步32强。当时他虽未公开归咎于球拍损坏,但坦言“心情受到影响”。
连续两次大赛遭遇类似问题,王楚钦的质疑直指赛事管理漏洞:“换作其他运动员,心理可能早已崩溃。”
相似遭遇曾在王皓身上发生
王楚钦的遭遇,曾经还发生在另一位国乒名将王皓身上。
2011年5月15日,鹿特丹世乒赛男单决赛,王皓对阵张继科。决赛开始前,王皓的球拍已经顺利通过国际乒联的赛前检测。然而就在即将上场时,检测人员突然撕开了他的球拍胶皮。“当时完全懵了”,王皓赛后回忆道,“检测明明通过了,为什么要撕开?”由于比赛即将开始,王皓只能紧急用胶水重新粘合胶皮,并跑到洗手间用烘干机加速干燥。仓促应战的王皓明显受到影响,最终以2-4不敌张继科,错失冠军。
赛后技术统计显示,王皓的主动失误比平时多出近30%。“前两局完全找不到感觉”王皓坦言,“虽然不能说这是输球的唯一原因,但确实影响了发挥。”时任中国男乒主教练刘国梁表示:“这种事情在决赛前发生确实不应该,但王皓也要反思自己在细节管理上的不足。”
这一事件成为王皓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点。此后他在接受采访时多次提及:“那场比赛教会我,职业运动员必须做好应对一切突发状况的准备。”而国际乒联也在之后改进了检测流程,明确规定赛前不得擅自破坏已通过检测的器材。如今随着检测制度的完善,类似情况已很少发生,但当年的相似一幕如今再次在王楚钦身上出现。
职业球手猜测: 也许是因为裁判的好奇心
对职业乒乓球选手而言,球拍不仅是工具,更是“肢体的延伸”。主拍与备用拍在重量、弹性、胶皮摩擦力等细节上的差异,会直接影响击球手感。正如王楚钦在巴黎奥运后所言:“备用拍需要时间适应,大赛临时换拍无异于战场换枪。”
前国乒名将张继科也曾表示,球拍的木纤维和碳纤维分布差异会微妙影响表现。因此,赛事方对球拍的保护至关重要。
关于王楚钦胶皮开裂的原因,有多种说法。教练肖战和部分球迷质疑有人故意损坏,但现场记者拍摄的照片显示,裁判放置球拍时胶皮已开裂,基本排除了对手干预的可能。前国手郭焱分析,可能是检测时“牛皮纸袋搓开了胶皮”,尤其在拍头发力位置,导致王楚钦无法正常使用。还有球迷质疑会不会是存放环境问题,因为职业球拍对温湿度敏感,若检测后存放不当,可能导致胶皮开胶。
但为什么这次球拍受损的又是王楚钦?“不排除他的外界关注度很高,裁判对他的好奇心更重。”一位前国手、乒乓球世界冠军对封面新闻记者坦言,“每一场比赛运动员把拍子交给裁判之后会拿到球拍检测室去检测厚度、平整度,检测完了再还给裁判放在袋子里带去场地。”当年王皓的拍子被裁判撕开,就是因为好奇他的拍子,这次也有可能是裁判对王楚钦好奇,因此想看看胶皮底下到底有什么黑科技。
但她也观察到,这次的多哈世乒赛采用装球拍的袋子是红色,与以往的牛皮纸口袋不一样,“以前的牛皮袋子是不可能戳开胶皮的”,因此是否是这次纸袋不同导致球拍受损,也存在可能。
中国乒协抗议,国际乒联回应
中国乒协主席王励勤表达了对该事件的关切 图源:央视新闻
王楚钦球拍受损事件发生后,中国乒协迅速行动。当晚,中国乒协主席王励勤、秘书长何潇与国际乒联竞赛、裁判及检测团队召开特别会议,提出三点改进要求,一是全程监督检测,允许各队派一名工作人员跟随球拍检测流程,防止无关人员接触。二是更换检测容器,改用A4尺寸大信封存放球拍,减少运输损伤。三是检测全程录像。
国际乒联针对此事表示,检测流程符合规范,将深入调查。但也承认当前技术条件有限,承诺“未来需更谨慎对待运动员装备”,并“完善赛事管理,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事实上,国际乒联在2025年初已更新球拍检测流程,新增赛后抽查环节,要求裁判在球员面前移除胶皮检查底板。但此次胶皮开裂事件发生在比赛前,多少也让人匪夷所思。这表明,赛前检测和存放环节仍存在漏洞。
王楚钦的遭遇已非偶然。从巴黎奥运的“球拍被踩断”到多哈的“检测后胶皮开裂”,国际乒联的赛事管理屡遭质疑。正如球迷所言:“当运动员的‘武器’屡屡因办赛疏漏受损,损害的不仅是公平,更是乒乓球运动的声誉。”
国际乒联承诺调查和改进,但能否真正堵住漏洞,仍需时间检验。对于王楚钦而言,他只能无奈自嘲:“以后可能要准备五块球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