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1月17日,久病不愈的卫立煌,即将走向生命的终点。弥留之际,他用眼神示意妻子,让对方递给自己一件中山装。

此时的卫立煌,已经病重到说不出话了。他双手紧紧攥着这件中山装,神情很是焦急,似乎是有什么大事需要进行交代。

在场的医护人员,以及卫立煌的亲友们,都不理解他的意思。只有杜聿明发现,卫立煌死死抓住的中山装,是当年毛主席送给他的。



毛主席和卫立煌合影

杜聿明跟卫立煌说:“你是不是惦记着毛主席,想要感谢他?”听到这句话,卫立煌紧张焦虑的神情一下子放松了下来,用尽全身力气,重重地点了点头。

在得到杜聿明“一定把话传达到”的承诺后,卫立煌放心地合上了双眼。两个小时之后,他停止了呼吸。亲人们整理其遗容的时候,费了很大力气,才拿开他紧攥着的中山装。



两封来信

1949年建国前夕,毛主席收到了一封来自香港的信件。这封信是国军名将卫立煌写的,信中的主要内容,是请求毛主席看在自己曾大力支持国共合作的份儿上,帮忙照顾老母亲

此时的卫立煌,正躲在香港惶惶不可终日。老蒋把辽沈战役国军大败的锅,全都扣在了他的头上,要是没有亲信帮忙打掩护,他根本没有机会逃到香港。

可卫立煌虽然是逃出去了,他已年逾七旬的老母,还在合肥老家滞留着。一想到老母没人在一旁照料,卫立煌就无比担心痛苦。

毛主席在收到卫立煌的请求信后,第一时间让粟裕去办这件事儿。粟裕对此很是上心,不但派人把卫立煌母亲照顾得很好,还派专人前往香港,给卫立煌送母亲的亲笔信。



粟裕(右)

接到母亲的信,看到她一切安好的消息后,卫立煌百感交集,忍不住失声痛哭。他后来在回忆此事的时候,不住地感慨:“毛主席的胸怀,比浩瀚大海还要宽广!”

心中大石落下的卫立煌,终于有心思观察时局了。国民党失去全国政权早就木已成舟,卫立煌十分清楚,老蒋所谓的“返攻大陆”,只不过是虚妄的幻想。

开国大典的那一天,卫立煌又是开心,又是失落。

开心的是,中华儿女从此站起来了,祖国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失落的是祖国的未来发展,已经没有自己的身影了

那一夜,一向自律的卫立煌,破例纵情狂饮,大醉了一场。迷迷糊糊的时候,他脑子里走马灯似地浮现出自己与毛主席昔日的种种交往。



第二天,卫立煌顾不得宿醉头疼,又提笔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在这第二封信里,卫立煌没有提出任何请求,只是以中华儿女的身份,对新中国的诞生表达了祝贺。

毛主席仔细阅读了这封信,卫立煌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爱国情怀,让他十分感动。他决定邀请卫立煌回归祖国,并让周总理亲自写信相邀。

这件事儿引起了中央的一阵讨论,面对领导干部们不解的目光。

毛主席表示:“卫立煌将军是个心怀民族大义的人,他来过三次延安,我和他聊过,非常清楚这一点。”



毛主席所说的卫立煌三访延安,都发生在国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期间。那件卫立煌临终前死死攥着的中山装,也是毛主席在卫立煌来访的时候送给他的。

三访延安

1938年4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成,卫立煌为了落实国共第二次合作,第一次到访延安。

才刚踏上这片红色圣地,卫立煌就大受震撼

卫立煌看到,延安的八路军正在帮乡亲们干农活儿。八路军真心帮助老百姓,而老百姓也完全信任战士们,军民鱼水情令人感动。



看到此情此景,卫立煌不禁想到,就在两个月前,自己还在为阎锡山所部抢劫平民的事儿“擦屁股”。这番鲜明对比,让卫立煌心生惭愧之意。

等见到毛主席之后,卫立煌又是一惊。他万万想不到,毛主席贵为一个大政党的领导人,竟然住在破旧的土窑里。要知道,国军将领们哪个不是大宅子住着,仆从跟随着。



从基层战士到最高领袖,都是一样的优良作风,卫立煌眼见为实,不禁对我党我军油然而生一股敬意

随着他和毛主席交流的深入,这股敬意更深了。

毛主席和卫立煌聊了很久,谈了很多,从抗战现状到国际形势,毛主席都说得头头是道。其见识之深刻,学问之渊博,令卫立煌钦佩不已。

谈话期间,卫立煌还提到了我军擅长的游击战法,想让毛主席指教自己一番。令他没想到的是,毛主席丝毫没有藏私,而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卫立煌从毛主席的态度上,感受到了我党共同抗日的诚意。而毛主席也从卫立煌诚挚的话语中,感受到了他的民族大义和拳拳爱国心

两人谈着谈着,都有相见恨晚之感。可卫立煌在军中还有要事,不能在延安久留,只能很快与毛主席进行告别。



卫立煌离开延安的当天,正好赶上陕北地区气温骤降,卫立煌没带厚重衣物,身上有些冷。毛主席见状,便把自己的中山装赠送给了他。

在回去的路上,卫立煌披着毛主席给的中山装,坚定了支持国共合作的决心。他多次给八路军送粮食、武器等补给装备,帮了我军很多忙

此后,卫立煌又来到了延安两次,不仅和毛主席的情谊愈发深厚,还和周总理朱老总等人缔结了珍贵的友谊。

如此一来,老蒋看卫立煌,可就越来越不爽了。辽沈战役之后,要不是卫立煌及时跑到了香港,留在老蒋那里,还不一定会遭到怎样的打击报复。

感激主席

面对周总理亲自撰写的邀请信,卫立煌是十分心动的。可他在香港的住处,周围密密麻麻全是国民党的探子,卫立煌怕他们发现异常,故而不敢贸然去北京。

一来二去,就耽搁到了1955年。那一年,卫立煌的母亲去世了,毛主席下令厚葬了老人,丧事是周总理亲自去办的

卫立煌听说此事后,感动得无以复加,他决心排除万难,也要回应毛主席的诚挚邀请。最终在我党工作人员的帮助、以及周总理的安排下,卫立煌乘坐飞机去往了广州。



祭扫完母亲的坟墓之后,卫立煌第一时间便前往北京,赶去见毛主席一面。见到毛主席后,他惭愧地说:“败军之将,实在是没有脸面再见您了。”

毛主席大度地表示,当年卫长官对八路军慷慨解囊,这份大义我党感念至今。如今大家又是一条阵线上的朋友了,前尘往事不必耿耿于怀。

听到这番话,卫立煌心头一热。他不光感动于毛主席的宽慰,还惊讶于伟大领袖依然像当年在延安时那样叫自己“卫长官”,这份礼遇实在出乎他的意料。

更让卫立煌想不到的是,当自己提出想要继续参加工作后,毛主席非但没有任何不愉快,反而表示军中、政府部门的工作他都可以去做。



身为前国军将领,竟然还能有机会负责新中国的军务?卫立煌想都不敢想,可毛主席却愿意让他干。最终,卫立煌被中央任命为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帮忙奉养老母、为她养老送终的恩情,已经是难以为报了,如今毛主席又如此重视、信任自己。卫立煌心中激动不已,发誓要为毛主席、为新中国献出自己的余热

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卫立煌经常拜访毛主席,向他请教问题。毛主席逐一回答他的疑问,两人逐渐形成了一种良师益友的关系。

有一次,卫立煌在去找毛主席的时候,忘了卸下自己随身携带的配枪,被警卫员给拦下了。卫立煌正要卸枪,屋里的毛主席听到声音,直接出门迎接他了。



卫立煌和妻子韩权华的合影

毛主席跟警卫员表示,以后卫长官找自己,不要阻拦,也不需要卸枪。当天晚上,卫立煌回到家中,看着自己的配枪,脸上流下了滚滚热泪。

卫立煌之所以流泪,是因为想起了自己以前在国民党战战兢兢的日子。他跟了老蒋很多年,始终被忌惮提防,一举一动都会被监视。如今毛主席如此信任自己,他怎能不感动。

从此之后,卫立煌为了报答毛主席的恩情,工作更加努力刻苦。他找毛主席请教问题更加频繁,时间也变得无比规律。

1960年,卫立煌因突发心肌炎住院,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去看望毛主席。久等卫立煌不来的毛主席,忍不住跟警卫员询问了卫立煌的近况。

得知卫立煌住院后,毛主席大惊失色,当天便拎着自掏腰包买的两尾大鱼,亲自去医院看望他。毛主席到了病房,还遇到了同样前来探病的杜聿明



杜聿明

彼时杜聿明被特赦还没多久,见到毛主席不由得有些紧张。为人随和的毛主席在亲切慰问卫立煌之后,也不忘勉励杜聿明。

毛主席走后,杜聿明跟卫立煌谈及他的和蔼大度,不由得发出感慨:“你我都跟错了人啊,如果早跟随毛主席就好了!”



卫立煌完全赞同杜聿明的说法,还跟他讲述了自己当年访问延安的种种往事。也正是因为了解了内情,杜聿明才会通过那件毛主席送的中山装,明白了卫立煌临终前的心意。

毛主席的大恩,卫立煌始终铭记于心,所以弥留之际,他仍然不忘表达谢意。

那件他死死攥着不撒手的中山装,不仅是往事的见证,更是毛主席会看人、能容人的体现。他对待卫立煌的宽厚态度,值得我们铭记

参考文献:

1.成功策反“五虎上将”卫立煌始末(《文史春秋》2018年01期)
2.也论一九四八年卫立煌与中共的关系(《中共党史研究》2015年07期)
3.卫立煌,反共骁将的回归(《文史天地》2012年11期)l
4.卫立煌与毛泽东的交往(《档案天地》2011年05期)
5.卫立煌投共之谜(《档案时空》2007年11期)
6.载入史册的友情:毛泽东与卫立煌的交往与友谊(《协商论坛》2002年10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