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也是中国首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打破了中国诺贝尔奖的空白。
从理论逻辑上来说,莫言应该是我们14亿国人的骄傲,但实际上,莫言也是一个有很大争议的作家。
因为莫言在小说和散文中描述的很多情节让许多人感到不满,认为莫言是在抹黑当代社会。
还有人引用台湾狂人李敖大师的一句话来否定莫言,因为李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想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就必须要迎合西方的审美趣味。
很多人就是利用这一句话抨击莫言,为了迎合西方人抹黑自己的国家,作为一名出生在鲁西北的80后,只能说,莫言小说中的桥段一点都不夸张,相反的,还有点含蓄。
看到网上有一位江苏省作协会员徐景洲在社交平台发布的一篇文章,炮轰莫言小说桥段当中关于“吃煤”的环节,这位作家认为,莫言所写的桥段都是虚构的,是为了抹黑当代社会,迎合西方。
不得不说,这样的作家真的是虚有其名,可就是这样的人,竟然还是一个地方作协的副主席,真的是让人吃惊。
更重要的是,这位作协的作家只是站在自身的角度上对莫言做了评判,而且认为自己吃不下去,别人肯定也吃不下去。
更加荒谬的是,这位作家竟然还抛出了一个荒诞离奇的检验方法,谁要是相信谁就去吃煤好了。
其实有些东西都是特定时间出现的特定产物,建国初期的时候,国家还很贫穷,人们在饥饿的时候,连树皮草根都被吃完了。
莫言所说的吃煤块的事情也得到了一些人的证实,一位距离莫言老家不到100里的山东网友说,小时候肚子饿,确实尝过吃煤块。
一位来自湖北的网友在评论区留言,小时候,曾经尝过一种烟煤,吃的满嘴黑,人饿极了吃树皮吃煤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一位来自广西的网友在评论区称,一个广东潮州人因为生活贫困,偷渡到香港,后来等他跟自己的子女说吃过米糠野菜,子女都不相信。
因为在子女的眼里看来,那些东西连狗都不吃,连他的子女都不相信,经历过这样的事情,更何况其他人了。
所以评论区真的是把我骂惨了,顺带着在评论区分享自己吃没经历的网友,也被那些网友给骂惨了。
总之,谁要是敢说莫言的一句好话,那肯定都会被骂的鼻青脸肿,毫无疑问,这些人都是以现在的观点去评判以前。
就像是很多人总是信誓旦旦的说,如果我回到秦朝当秦始皇,秦朝肯定不会灭亡,这样的假设根本是不存在的。
就像有些人一出生就在罗马,有些人艰苦奋斗了一辈子,连罗马的影子都没看到,这些出生在罗马的人自然认为,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和罗马的人过着天堂般的生活。
说的直白点,就是主观臆测,没有站在客观的角度上去看待问题,动不动就是我们家当时过的有多好,动不动就是我们这个地方有多富裕?
大家有没有想过,如今的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无论是GDP还是收入都已经可以和发达国家媲美了。
那我们能以这四个一线城市的标准去评判我们国家所有的城市吗?就像有位房姐一样,有十几个身份证,在北京买了几10套房子。
那能说所有人都有十几个身份证在北京买了几10套房子吗?莫言所处的那个年代,虽然条件10分的艰难,但是我相信,即便是在那个很多人饿肚子的年代,依然有人每天大鱼大肉,依然有人每天钟鸣鼎食。
如今,这些人的后代也躺在他们父辈的功劳簿上,心安理得的享受着钟鸣鼎食的生活,然后时不时跳出来批判一下,用自己锦衣玉食的生活来反驳莫言当初的一些言论。
可笑,真的是太可笑了,虽然我被骂惨了,但是也有很多网友在评论区支持,不过,这些支持的网友也被那些骂我的网友给骂惨了。
对于莫言小说桥段中吃煤的环节,大家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