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环球时报等权威报道,5月15日外交部宣布台湾未获世卫大会邀请,南非近期要求台驻当地机构迁离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岛内最新民调也揭示赖清德当局支持率危机。这些动态在24小时内集中显现,勾勒出“台独”路线在国际承认、岛内民意与两岸博弈层面的全面承压,折射出分裂行径在现实逻辑中的必然困境。



赖清德(资料图)

世界卫生大会的参与资格本质是主权属性的政治议题。根据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及世界卫生大会25.1号决议,台湾地区参与国际组织活动须经中国中央政府同意,这一原则构成其参与此类事务的政治基础。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5月15日记者会上明确指出,民进党当局顽固坚持“台独”分裂立场,实质破坏了这一基础。值得关注的是,美媒观察到大陆对赖清德的态度趋近于2000年代对陈水扁的强硬基调,这一对比释放关键信号:当“柔性台独”与“法理台独”均构成对国家主权的侵害时,大陆反制手段或将突破以往框架。此次拒绝台湾参会,不仅是对分裂行径的直接回应,更是对国际社会重申一个中国原则的严肃性——任何挑战主权底线的行为,都将导致其丧失参与国际公共事务的资格。

在国际外交场域,南非的举措具有标志性意义。作为金砖国家重要成员,南非政府要求台所谓“驻南非代表处”在今年10月底前迁出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这一要求本质是对“一个中国”原则的重申:任何非官方机构不得在他国行政中枢设立具有政治象征意义的据点。当台当局试图拖延应对时,南非采取“去政治化”措施,将该机构更名为“台北商务办事处”,归类为“国际组织”并变更地址至约翰内斯堡。这种处理彻底剥夺了台机构的官方属性,表明在主权国家视角下,所谓“台湾代表处”仅能以非政府、非政治的经济文化交流实体存在。台“外事部门”被迫回应协商诉求,侧面印证其所谓“外交突破”在现实中的脆弱性——当“金元外交”难以为继,台当局赖以维系的“国际空间”本质是缺乏主权支撑的虚幻存在。



中国台湾地区(资料图)

台湾TVBS民意调查中心5月15日公布的数据,勾勒出赖清德当局的严峻处境。在针对所谓“大罢免”行动的调查中,58%的受访者明确表示不支持,其中47%持“很不支持”态度,而支持者仅占30%。这一结果直接反映出民进党耗时一年半推动的政治工程,在岛内主流民意中遭遇强烈抵触。国民党“民代”王鸿薇指出,当“罢免潮”成为民进党单方面的政治操弄,其结果可能反噬执政基础:若强行推进而无视反对声浪,反而会为反对党提供凝聚民意的政治契机。这种民意走向表明,台湾民众对政治内耗的厌倦感日益加剧,更关注民生议题而非政党恶斗。

赖清德的施政满意度数据更显严峻。上台近一年来,其民众满意度跌至32%的历史低点,而不满意度首次突破55%。从年龄层分析,50至59岁群体不满意度高达63%,这一通常被视为“中间选民”的群体态度转向,意味着赖当局政策已失去社会中坚力量的认同;即便是满意度相对较高的60岁以上群体,38%的支持率仍低于51%的不满意度。具体政策领域中,“两岸关系”与“司法改革”以58%的不满意度并列榜首,“经济发展”“打击诈骗”“能源政策”的不满意度也达57%,显示民众对其治理能力的质疑已从单一议题扩散至整体施政框架。信任度层面,55%的民众表示不信任赖清德,对其未来施政“没有信心”的比例达57%,均超过半数,反映出民众对其执政能力与政治路线的双重质疑。



中国台湾地区(资料图)

此次赖清德在24小时内遭遇的多重压力,不过是“台独”路线穷途末路的缩影。大陆在政治、外交、军事、民意等多个维度的立体反制,构成了遏制分裂、推动统一的“组合拳”。正如外交部多次强调的,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事实不容置疑;中国必然统一、也终将统一,这一趋势不可逆转。任何试图挑战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行径,都将在历史洪流中被彻底碾碎,而全体中华儿女共同追求的民族复兴伟业,必将包含台湾同胞的幸福与荣光。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坚实基础上,两岸关系的未来唯有走向融合发展、最终实现统一,才能为台湾民众带来真正的安全与机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