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孙淑玉 通讯员 李成修 崔方荣
近日,由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和中华麻醉与围术期医学培训工程专家委员会主办的"2025年麻醉与围术期医学高质量发展学术会议"在南京召开。在同期举办的“创新成果转化技能演练培训(大赛)”上,烟台毓璜顶医院麻醉科医生王郜、孙乐英的创新成果“无痛舒适化诊疗的利器-多功能口咽通气道”荣获一等奖;同时,宋西成、王郜的参赛项目“智能可穿戴装备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荣获三等奖。
本次大赛共有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等全国10家知名医疗机构的11个项目入围全国决赛。经过紧张激烈的现场比拼与专业评审,评选出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最终,烟台毓璜顶医院麻醉科王郜、孙乐英的参赛项目脱颖而出,以总分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荣获一等奖,展现了该院在麻醉技术创新领域的实力与风采。此外,该获奖项目还引起了企业评委的高度关注和浓厚兴趣,成为全场唯一达成转化意向的项目。
科技创新是推动医疗进步的重要力量。近年来,烟台毓璜顶医院麻醉科突出“以患者安全为核心”的质量追求和“以患者舒适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深入贯彻舒适化医疗模式,创新发展麻醉技术,在无痛胃肠镜、无痛气管镜和无痛分娩三大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其中,无痛分娩实现24小时全天候服务,镇痛率接近90%,位居全国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前列。
这款由王郜医师及团队创新发明的多功能口咽通气道,结合人体工程学特点设计的弧度,能有效防止舌体后坠、组织塌陷,保持气道的通畅,巧妙的前端设计对会厌的挑起提升有助于食管口和声门的显露。其具有内镜操作专用通道、吸氧和吸引通道、气体采样检测通道等三个通道,在保留自主呼吸的非插管镇静麻醉状态下的内镜诊疗,内镜操作专用通道保证软镜顺畅置入和便利操作,提高了诊疗效率和保证了治疗效果。创新技术曾先后获得了全国麻醉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和山东省医务职工科技创新计划重点项目立项。
本次获奖是对烟台毓璜顶医院麻醉团队创新能力的高度认可,充分展现了该院在舒适化医疗领域的实力。随着该院系列创新项目的转化落地,推广普及,必将极大地推动舒适化诊疗的开展,为更多患者带来更加安全、舒适的医疗体验。
据了解,烟台毓璜顶医院王郜医师专注于临床麻醉、手术和护理实践研究,并不断进行发明创新,10多年来申报专利40余项,获得授权中国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29项,发表著作权登记1项,技术内容涉及麻醉、手术、护理方面的器械和耗材,以及医疗信息化管理服务软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第一位完成人获得科技创新奖励和荣誉称号20余项,包括中华麻醉学会科技创新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山东省发明创新奖一、二、三等奖各1项等。荣获2023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第3位)、2024年度中华医学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第5位)。首批烟台市创新驱动先进个人(2021),烟台市职工创新能手(2022),烟台市五一劳动奖章(2023)等荣誉称号。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