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8日,正值第49个世界博物馆日,中关村图书大厦与耳朵里的博物馆联合打造的“博物悦读空间”正式开门迎客。这一创新文化空间以“阅读+博物馆”为核心,通过主题图书展陈、文博衍生品体验、互动活动等形式,架起读者与历史、艺术、科学对话的桥梁。

优势互补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中关村图书大厦作为大型国有书店,拥有丰富的图书资源和广泛的读者群体;耳朵里的博物馆作为专业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博物馆教育和文化传播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双方的合作,实现了资源的优势互补。

通过博物悦读空间这一平台,实体书店不再仅仅是图书销售的场所,更是成为了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它充分发挥了书店的空间优势和读者基础,结合博物馆的专业资源,为市民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化服务。未来,书店还将以此为契机,搭建与北京各文博机构的合作桥梁,组织更多优质文博大V挖掘文化背后的故事,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融合空间 搭建多元文化平台

随着市民文化消费的日益多元化,对文化体验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故事,而书店则是知识传播的重要阵地。将博物馆元素融入书店,设立博物悦读空间,是顺应文化发展趋势的重要举措。

博物悦读空间汇聚了大量博物馆主题图书以及相关文化衍生品,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一站式了解博物馆文化的平台。在这里,人们可以通过阅读博物馆主题图书,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历史事件的脉络;也可以通过欣赏和购买文化衍生品,将博物馆的文化元素融入日常生活,让历史文化不再遥不可及,而是触手可及、融入生活。同时,空间定期举办贴合文博热点话题的展览、阅读分享、互动体验等活动,让市民在参与中深入了解博物馆背后的故事,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持续创新 助力博物馆之城建设

落成当日,首场阅读分享会邀请了耳朵里的博物馆创始人、北京郭守敬纪念馆馆长朋朋哥哥为读者带来《这样奇妙的博物馆》主题分享。朋朋哥哥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分享了博物馆中的奇妙故事,让读者们领略了博物馆文化的魅力,也为博物悦读空间的系列活动拉开了精彩序幕。

“当博物馆遇见书店,历史就有了温度,知识便生出翅膀。”中关村图书大厦相关负责人介绍,将持续深化文化服务创新,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博物馆之城建设中来,共同打造具有北京特色的文化品牌,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书写在书籍里的文字,真正成为滋养市民精神生活的源泉,为北京建设彰显文化自信与多元活力的博物馆之城注入新动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