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1996 年,中国全面推进严格的枪支管理政策,《枪支管理办法》的颁布犹如一道坚实的屏障,为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安全保驾护航。在这个背景下,一场特殊的事件在山东芜湖的一个小村落里悄然发生。



一天,当地派出所接到民众举报,称村里有一位 70 岁的老人家里藏有双枪,且来源不明。为了确保人民的安全,派出所民警迅速行动,全副武装地来到了举报地点。当他们敲响老人的房门时,一位精神状态尚佳的七旬老人出现在眼前。面对民警的询问,老人略显紧张,但很快便邀请民警进屋,准备解释这其中的缘由。

民警在表明来意后,告知老人持有非法枪支是重罪,需要将这两支枪带走。然而,老人却坚定地回应:“你们不能带走它。” 这一回答让民警们瞬间提高了警惕,他们疑惑地询问原因。老人不慌不忙地拿出一张纸递给民警,说道:“你们看看就明白了。” 民警们接过信笺,仔细阅读后,不仅没有没收老人的枪支,还为他办理了持枪证。



这位老人名叫滕西远,1925 年出生于山东莱芜。他的童年充满了苦难,家庭贫困,父母双亡,小小年纪便四处流浪,靠着百家饭长大。七七事变后,日军的铁蹄肆意践踏中国大地,滕西远所在的村子也未能幸免,百姓生活陷入更深的困境。对日军的痛恨让年仅 13 岁的滕西远毅然加入了游击队。当有人问他上战场会不会害怕死亡时,他斩钉截铁地回答:“我不怕死。”

这个勇敢的少年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决心。他在战斗中表现出色,杀了许多日军,也因此获得了自己的第一把枪。由于他的英勇表现,上级为他记了一等功,并颁发了精致的毛瑟手枪。滕西远对这把枪格外爱惜。



抗日战争结束后,原本可以退伍的滕西远,在得知蒋介石发动内战时,毫不犹豫地再次投身战场。在解放战争中,他继续发挥自己的才能,与敌人周旋,勇往直前,又获得了第二把毛瑟手枪。后来,滕西远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同样立下战功,受到嘉奖。退伍后,他没有因自己的功绩而骄傲自满。1982 年,他托人让解放军 6202 部队给自己的枪开一个证明,并做了特殊处理,使其不能打响,只为将这两把枪留作纪念。

这里可以插入一个历史案例,抗日英雄杨靖宇的故事。杨靖宇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与日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他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意志激励着无数后人。滕西远老人的经历与杨靖宇等抗日英雄们有着相似之处,他们在国家和民族面临危难之时,挺身而出,不畏生死,为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滕西远老人的故事让我们深刻认识到,那些为国家和人民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们值得我们永远敬仰和铭记。他们的功绩和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同时,这一事件也体现了国家在严格执行枪支管理政策的同时,对英雄的敬重和关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