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将近70年,中国和蒙古国的第二条跨境铁路开工建设,大批资源运进中国,只是时间问题?
就在这两天,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甘其毛都口岸出境,到蒙古国嘎顺苏海图站的跨境铁路正式开工建设。双方明确“统一设计、各自建设、一次联通”的规划,中国境内的项目预计在2027年完工。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甘其毛都口岸】
外界注意到,这是时隔69年,中国和蒙古国再次修建跨境铁路。上一次还要追溯到1956年通车的二连浩特至扎门乌德铁路。
毫无疑问,对于中蒙两国来说,这条铁路有着特殊的意义。
中方这边提到,新铁路是中国与蒙古国进行能源合作的重要通道。关于这则信息,我们可以将之与中蒙贸易的产品结构结合起来看。
去年1月到11月,在蒙古国向中国出口的产品中,有超过87%是煤炭、金矿石和铜精粉等矿产。此外,还有接近6%是宝石、珠宝类产品。而在蒙古国向中国的进口中,有五分之一是石油等矿产品。
【中蒙新铁路开工】
可以看到,在中蒙双边贸易中,能源、资源合作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这一状况在短期内是很难出现改变的。
再加上中国对新铁路的定位,不难预见,大批能源资源通过这里源源不断地运进中国,基本也只是时间问题。
而站在中蒙关系的高度来看,两国时隔将近70年开工建设的这条铁路,也绝不仅仅代表着两国能源合作以及贸易上的加强。
去年10月,中方与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互致贺电,庆祝两国建交75周年。11月,蒙古国总理奥云额尔登来华,并与中方高层见面。今年2月,奥云额尔登再次来华。也就在这个月,蒙古国国家大呼拉尔主席阿玛尔巴伊斯格楞,来了一趟北京。
【蒙古国总理奥云额尔登】
近日,一个由蒙古人民党总书记索德巴特尔率领的代表团来京,也见到了中方高层。
双方的这一系列高层互动显示出,中蒙关系正在这段时间里迅速发展。在这一背景下,中蒙新铁路的开工建设,则可以视作两国合作带来的成果之一。
中国希望扩大市场、邻国保持稳定,蒙古国希望得到更多的发展空间,两国有着广泛的共通利益空间,加强关系与合作也是顺水推舟的事情。
更何况,中蒙如今都正在面对一个不稳定的世界。为此,一段稳定的中蒙关系,对两国就有了更加重要的意义。
而每次聊到蒙古国,外界不少人都会把目光投向计划穿越蒙古国、连接中俄的能源项目——“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
【中蒙俄天然气管道规划】
该项目此前遭遇了障碍,中俄分歧、蒙方态度变化都是原因。不过,近期似乎有了进展。俄副总理诺瓦克在“胜利日”之际告诉外界,谈判取得了进展,“加快协商合同最终条款的指令”已经发出。
要知道,在这次的“胜利日”,中方与蒙古国总统都前往了莫斯科,双方都与普京举行了会谈。在此期间,俄方与中蒙都谈到了能源合作。
虽然并没有更多消息,证实普京明确提及“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的情况,但考虑到俄罗斯副总理以上的说法,外界有更多的猜测倒也在情理之中。
事实上,除了中国之外,俄罗斯也在用自己的方法,强化与蒙古国的关系。
在与呼日勒苏赫的会谈中,普京将蒙古国称作俄罗斯的“友好邻邦”,并强调与其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是俄方政策的优先事项之一。他还提到,俄方始终响应蒙古朋友在各个领域的要求。
近日,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也已经与蒙古国启动了签署临时贸易协定的程序。在俄方看来,一旦协议签署并生效,双方都能进一步拓宽对方市场,并加强相关国家的传统友好关系。
【普京与蒙古国总统举行会谈】
欧亚经济联盟是俄罗斯在经济上的核心朋友圈,俄方希望拉近该联盟与蒙古国的关系,用意再明确不过了。
可以看到,中国和俄罗斯都在主动强化与蒙古国的关系。很显然,在这一事务上,中俄是有共识的。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地缘因素决定了,中俄蒙这三个国家的利益,在部分领域必然是高度一致的。
在安全上,由于中蒙俄相互接壤,因此相互间的安全利益有着密切联系。在经济上,蒙古国高度依赖中俄,同时,中俄经济联系也正在越发紧密。
而在政治外交上,虽然蒙古国有“第三邻国”的说法,但“第三邻国”会根据形势不同而变化,但前两个邻国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改变的。
也正因如此,在一些观点看来,蒙古国停止了20多年的上合组织进程,或许是时候按下加速键了。
整体看下来,随着中俄两国与蒙古国关系的进一步强化,地区局势正在被注入更多稳定因素。这也有利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做好准备,迎接可能到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