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 陈蓝燕

走进平潭流水镇北港文创村,错落有致的石头屋与广阔无垠的大海相映成趣。原生态的石头屋建筑群和渔耕生活,加上独特的滨海地貌,让这座君山脚下的古村落独具魅力。


平潭北港村,一栋栋灰白色的石厝静默伫立。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宣传部供图

5月19日,福建“艺术点亮乡村”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平潭北港,探寻这座“石头会唱歌”的网红村。

“用锤子敲打北港君山上的石头,它们会发出‘哆来咪发嗦’的不同音符。”十年前,来自台湾嘉义的林智远运回这些特殊的石头,精心挑选出10多块,竟“合奏”出了一场“音乐会”。

随后,他带领团队,在北港村中租下一批石头屋,开发改造为民宿、餐厅、咖啡厅和文创空间,打造集民宿、文创、料理等为一体的“石头会唱歌”的艺术聚落,把台湾元素与平潭石头屋完美融合在一起。

“通过台湾文创的包装,在地文化焕然一新,设计与创意融入大陆文化重新包装,让大家发现平潭有漂亮的风光、漂亮的渔港村。”今年42岁的林建才是地地道道的平潭人,早年主要从事工程建设,看到北港村旅游业蒸蒸日上,遂返乡投身民宿业。

“既能在家乡搞文旅建设、为老家出份力,又能每日陪伴家人,不用像以前那样跑去外地打工,事业和家庭两头都没耽误。”他一边翻阅着民宿入住信息表,一边笑着对记者说道。


风中旅行文创工坊里,主理人正在用歌声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人民网记者 陈蓝燕摄

然而,曾经的北港村是典型的传统渔村,因地处偏远、产业单一而长期封闭落后,一度被平潭当地人以“有女不嫁北港男”形容其发展困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港村依托平潭“三区叠加”政策机遇,以“旅游+文创”为定位,打造“石头会唱歌”“风中旅行文创工坊”等特色艺术聚落,推进两岸共同家园文化创意聚落建设,走出了一条文艺赋能乡村振兴的特色路径。

如今的北港村已实现“华丽转身”:村集体经济从不足1万元跃升至年突破百万元,2024年累计接待游客53万人次,全村旅游经营收入403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40万元。

作为北港村第三家民宿经营者,风中旅行文创工坊负责人杨秉皓见证了这里从偏僻渔村发展为拥有140余家民宿的业态聚集地。

“民宿不仅是供游客吃饭、歇脚的地方,还是一个可以让人们体验文化、迸发创意的场所。”杨秉皓告诉记者,随人群聚集而愈发丰富自由的生活状态,让他们倍感踏实,也希望通过自身实践,让越来越多人在各自的生活圈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态。


当地百姓用贝壳装饰点缀古厝外墙。人民网记者 陈蓝燕摄

漫步在北港村里,沿路遍布“文创市集”,集中展销贝壳工艺品、石厝造型文创产品等特色商品,进一步丰富村民和游客的文化体验。

随着北港村的日趋红火,越来越多的人来此生活。手艺人李林在平潭北港村经营“李哥手作工坊”,八年前到此定居。为了找寻童年时期对平潭岛的美好记忆,他踏遍平潭全岛渔村,熟悉平潭海岸的每个角落,发现北港村正是理想的创作与栖居地。

昔日形如碉堡的石厝,如今成了会“唱歌”的文化符号,有人笑言“石头唱出好日子”,有人感慨“这是乡村振兴的合奏曲”。林智远表示,这十年的发展远超预期,未来,希望继续以在地实践推动两岸文化交融,让北港村成为连接海岛生态与人文交流的窗口。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