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瀚森这两天确实成了篮球圈的热搜体质,NBA联合试训刚结束,他就立马在社媒发了动态,总结一句话——还算顺利,感谢支持,也得正视差距,这种话放在今年中国球员冲刺NBA的语境下,怎么看都是有点分量的,毕竟国内球迷对NBA试训历来是看得比选秀还重,谁去试了、谁被夸了、谁又被摆上冷板凳,这背后都是一轮又一轮的情绪过山车,有人点赞喝彩,也有人看衰冷嘲,但杨瀚森这波发言,算是把气氛给稳住了,既没吹牛也没摆烂,多少有点自嘲的意味,但更像是给自己和关注他的球迷打了个预防针——别光看热闹,也别只盯结果,每一步都算数,这话说得不虚。
其实杨瀚森这届联合试训,外界关注点挺多的,一方面他本身就是今年中国球员里最被看好的新星,另一方面,NBA那边的选秀环境也没以前那么友好,联盟对国际球员的要求越来越细致,能进训练营已经不容易,能留下来更是难上加难,所以每个细节都成了国内球迷和媒体的“证据链,这届中国球员要想出头,光靠“天赋原地爆炸那一套已经不够了,还是得拼细节、拼适应能力、拼抗压力,杨瀚森的动态能吸引这么多关注,其实也是国内篮球环境长期缺乏“出口的缩影,大家都明白,能闯出去的机会太少,每次试训都像考试,成败都能带起一波舆论风暴。
值得一提的是,媒体人周鹏这次的信息也挺有画面感的,杨瀚森刚下试训场就直接飞回洛杉矶,连夜休整,第二天一早又得赶去Klutch的Pro Day,这就很现实了,NBA的选秀流程其实和咱们理解的不太一样,除了联合试训,还有各种经纪公司组织的小型展示会,这些Pro Day其实才是球员和球队“真刀真枪对接的关键场合,能不能在这里刷一波存在感,直接决定了后续球队的兴趣和试训机会,尤其是像Klutch这种大公司,手里资源多,新秀质量高,杨瀚森要和同公司的一堆潜力股一起比拼,压力可想而知,这种场合下,谁能顶住压力、谁能抓住机会,真的就成了“命运转盘,而他这次动态明显是在给自己减压,也顺便让球迷别太早下结论。
但问题也摆在那儿,杨瀚森的技术特点很鲜明,身高臂展在国际同龄人里都算顶配,移动能力和场上阅读也有亮点,但说到底,NBA选秀不是看谁天赋高就一定能上岸,尤其是中国球员,整体对抗、身体素质、适应NBA的节奏和空间要求,这些都是绕不开的门槛,说白了,教练和经理们看的不是你在CBA能砍多少分,而是你能不能在更快的节奏、更高的强度下站稳脚跟,这也是为什么每年都有看起来很有希望的球员,最后都折在了选秀和试训的最后一公里,杨瀚森这次能不能顶住,得看他在Pro Day上的表现,是不是能展现出超出预期的变化,别小看这一两天,很多时候,命运就是这么一瞬间决定的。
当然,球迷的情绪也是一波接一波,有人觉得杨瀚森这次只是去体验一下,没必要太高期待,也有人说他这波心态比以往的球员更成熟,至少敢正视差距,主动发声,这点很重要,毕竟中国篮球这些年最缺的不是“天赋型选手,而是能扛住压力、懂得自省的狠角色,杨瀚森这次“每一步都算数的自我调侃,确实比那些动不动喊口号、刷鸡汤的发言更有说服力,球迷要的不是无脑自信,也不是遇事就摆烂,更希望看到球员能用实际行动说话,哪怕结果不如预期,也能服气。
说到底,中国球员冲击NBA这条路,注定是难的,外部环境、内部差距、认知门槛,哪一样都不是靠一两次试训就能抹平的,杨瀚森这次能挺进Klutch Pro Day,已经证明了自己有一定资本,接下来能不能更进一步,除了自身努力,还得看命运给不给机会,球迷当然希望能有奇迹,但更重要的是,这批年轻人是不是能学会面对压力,敢于承认差距,同时还能不断往前走,这才是中国篮球真正需要的“输出模式,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姚明、周琦,但只要有人能不断试,不断突破,哪怕摔倒了,也比原地画圈强。
最后,不管杨瀚森这次能不能逆袭成功,都值得给他点个赞,至少他把话说在前头,把心态放在明面上,这比赛后甩锅、事后对喷要强多了,NBA选秀不是终点,也不是全部,哪怕这次没能拿到合同,未来还有很多路可以走,你说巧不巧,每次中国球员试训,都会带出无数争议和热议,但只要有人在拼、有人在追,故事就不会停下,杨瀚森这次的表现,无论成败,都是对中国篮球的一次小小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