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啃沙拉、泡健身房,结果低血糖差点晕在地铁站。”在徐汇区漕河泾开发区园区工作的程序员李宁,谈起减重经历仍心有余悸。正值体重管理年,他和无数职场青年一样加入减重大军,却在三个月后因膝关节隐痛、频繁心慌被迫按下暂停键。转机出现在虹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周永红带领的“1+N”团队,不仅帮他从运动损伤中康复,更开出“抗阻训练+食疗+心理疏导”的组合方案。如今成功减重6斤的李宁,成了楼宇里的健康减重宣传员。
调查显示,超30%的减重者曾遭遇运动损伤,有些已经出现肌肉流失。“遭遇健身刺客,不是因为毅力不足,而是缺乏科学指导。”周永红医师说。为此,虹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启动“虹梅会健康”行动,以家庭医生为纽带,串联全科、康复、中医、营养、心理等专科,打造职场健康管理服务链。
多学科协作诊疗,
让专业力量穿透健康迷雾
周永红为患者进行诊疗
中医康复会诊
在一号诊间,康复科治疗师分析运动数据重置方案,中医医师把脉后建议调整药膳配方,糖尿病专科护士指导膳食方案。由全科医生牵头,康复师、中医医师、护师、心理咨询师组成的“1+N”智囊团已经开启服务,将减重目标分解为“体能储备期—科学燃脂期—形体重塑期—习惯巩固期”,配套工位微运动指南和养生茶饮包。据介绍,未来还将引入市八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康复科专家等区级优质医疗资源,共同护航园区在职人群的减重“事业”。
功能社区服务,
将健康“充电站”嵌入写字楼
在漕河泾开发区园区,即将开业的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正引发关注:在未来,午休时间中医医师的八段锦教学将成为新时尚,职工可签约家庭医生就近享受“私人定制”健康管理,从治病到“治未病”的服务跃迁带来的健康效益,将帮助企业提升健康生产力。“我们为每栋楼宇配备健康联络官,定期开展‘健康盲盒’体验活动。”公卫医师赵健欣展示了未来的工作计划。
康复科
随着“虹梅会健康”行动的深度推进,一幅以家庭医生为纽带、多学科协同护航的职场健康新图景正徐徐展开——在这里,每一次挥汗如雨都有专业护航,每一份健康焦虑都能找到科学答案,这将是基层卫生服务从“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型的生动实践,也是健康中国战略在基层落地生根的生动诠释。
文稿:虹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记者:杨宜修
编辑:陈海笑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