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首个无障碍图书馆分馆今儿正式开馆了。全市2.
6万残疾人群体,从此有了“家门口的文化驿站”。
这是莱州市文旅局、残联、图书馆三方联手办的实事。分馆里的布置,处处透着对特殊群体的用心。近2000册图书,有党建类、传统文化类,还有实用的技能书。
《保健按摩学》《瓜果蔬菜病虫害诊治原色图鉴》这类书,能帮大家学本事。
10台智能听书机、150部无障碍电影,让视障朋友能用耳朵“看书”。科技带来的便利,在这儿体现得明明白白。
手机扫码就能在线选书听书,视障朋友戴骨传导耳机能听名著、写笔记。盲人协会主席体验后直夸,这设备让阅读门槛低多了。
50平方米的空间里,盲道直通功能区,阅读灯专为低视力群体设计。儿童区的家具都是防撞圆角,自闭症孩子还有专属的“星星书屋”。降噪材料、触感绘本,都是为了让孩子们安心看书。
亲子共读区的设置,让家长能和孩子一起享受阅读时光。
今儿可是第35个全国助残日,主题是“弘扬自强与助残精神”。
莱州残联联合拍了助残公益MV,圣谐康复中心还办了登山寻宝活动。150多人参加的活动,让残障儿童在自然探索里交朋友、长能力。
家长说孩子第一次主动表达情绪,奖牌让孩子特别自豪。这样的场景,谁看了不觉得暖心?可回头想想,残疾人的文化需求,以前是不是被忽视了?
2.
6万群体的阅读权利,靠一个分馆就能完全满足吗?社会对他们的关注,不该只停留在设施建设上。
平等的态度、日常的尊重,才是更重要的“无障碍”。
分馆里的2000册图书、高科技设备,是进步,也是起点。
未来能不能引入更多互动技术,让更多人参与进来?社区、企业,能不能一起加入,让助残变成常态?残疾人是特殊群体,更是需要被平等看待的个体。
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所有人没什么不同。
这次分馆开放,让大家看到了他们的需求。
也希望更多人明白,关爱残疾人,要从细节处用心。就像这次登山活动,让孩子突破边界,需要社会各界搭把手。
莱州的这个分馆,算是开了个好头。
但助残这件事,从来不是一个部门、一个机构的事。每个普通人的善意和鼓励,才是最温暖的支持。
您说,这样的文化驿站,是不是该在更多地方出现?关于残疾人的文化需求,您觉得还需要哪些改进?欢迎在评论区说说您的想法。
*注:具体开放时间及服务详情,可咨询当地相关部门,以实际情况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