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的乡亲们注意了!



眼下正是“龙舟水”发威的时候。

今年1到4月还旱得厉害,97.5%的地方闹秋冬春连旱。现在突然暴雨倾盆,桂北桂中多地已被大雨“泡透”。

北流大伦镇一天就下了248.2毫米雨,跟倒水桶似的。这种旱涝急转最伤田,土壤喝饱水后容易闹山洪滑坡。

未来三天雨还要下,19日晚到20日桂北先迎强降雨。



河池、柳州等地总雨量80 - 150毫米,局部能到250毫米。

短时雨强也大,一小时可能下100毫米,跟倒水没啥两样。

20日晚到21日雨带北抬,桂林、柳州山区要当心。

土壤饱和后,泥石流、山体滑坡随时可能“冒出来”。



北部湾海面风也不小,渔船得赶紧回港,别在海上耽搁。21日晚到22日雨势虽弱,但滞后灾害风险一点不小。山区 folks 千万别大意,雨后两天仍要盯着山体变化。

不同气象模型预测有差异,ECMWF说桂北雨更集中。

GFS觉得雨带偏东,梧州、贺州可能迎来更强降雨。

不管模型怎么变,咱都得按“最坏处打算,最好处准备”。



这次降雨是典型龙舟水,5月下旬到6月还有多轮大雨。前期干旱让土壤“喝不动水”,小雨也可能积成大涝。老一辈看云识天气的经验仍有用,乌云压顶赶紧收晒。

但也得跟上新法子,手机上的气象预警要随时盯着。比如加固大棚用铁丝拧两圈,比单靠麻绳牢靠得多。

排水渠现在就得清,别等水漫进田了才动手挖沟。

晚稻秧苗要分批次移栽,别赶在暴雨天往田里送。



我个人觉得,这几年天气越来越“任性”,得多留几个心眼。像草木灰防潮是老办法,现在可以掺点硫磺粉效果更好。

不同地区要分着来,桂北防涝要挖深沟,桂南防旱别断水。

家里有果树的,赶紧给根部培土,防止大雨冲垮根基。

农资店的塑料布、沙袋得提前备,别等涨价了才着急。村里的气象信息员要多跑田头,喇叭多喊几遍注意事项。



万一遇到险情别慌,赶紧往高处跑,再给村里打电话。具体怎么判断土壤含水量?

捏把土不散就是该排水了。这次降雨后,水稻可能出现烂根,得准备好叶面肥补营养。

玉米地要注意培土,防止大风一吹整棵歪倒。蔬菜大棚的通风口得加固,别让大风掀了棚顶。虽说现在科技发达了,但咱农民的地头经验仍是宝。

把老办法和新科技结合起来,应对天气才更有把握。这场雨是挑战也是考验,提前准备就能少受损失。记住“宁可田里多忙点,别等灾后空流泪”,动手要趁早!

现在该做的就三件事:清沟渠、固大棚、备农资,别拖延!

有不懂的赶紧问农技站,他们的法子更贴合咱当地情况。后面几天咱持续盯着天气,有新变化第一时间跟大家说。

只要咱早打算、多用心,再大的雨也冲不垮咱的收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