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阵子天公有点“脾气”,南方暴雨泼不完,北方高温烤大地。
清明播下的玉米苗正拔节,可老天爷说变就变,让咱种地的心里直打鼓。先说南方的雨,像开了闸的水龙,广东广西的稻田快漫了,秧苗泡在水里喘不过气。
老辈人常说“水漫田埂怕烂根”,现在连续暴雨,正是早稻分蘖关键期,可不能让根沤坏了。咋办?村里张大爷有招,带着大伙赶紧清沟渠,让田里的水快走,别赖着不走。
可光靠老办法不够,农技站小王说,排水后得补点钾肥,让秧苗壮壮身子骨。
再看北方,太阳火辣辣的,河南河北的小麦刚收完,玉米正要入土呢,地表温度快烤焦种子了。“干土坷垃捂不出苗”,老一辈知道要抢墒播种,可这高温天,墒情咋保?
有经验的李叔带着乡亲们,趁早上凉快赶紧整地,播完盖上地膜,留个小缝透气,保准种子喝足水。农技站也发来提醒,高温干旱地区播种,种子得先泡个“温水澡”,出芽更快更齐整。说到倒春寒,东北的大豆苗刚露头,前两天下霜,可把不少人急坏了。
屯子里的老把式连夜点起秸秆堆,浓烟罩着苗,好比给小苗穿了件保暖衣。不过现在有更科学的法子,提前喷点防冻剂,再搭个简易棚,双重保护更保险。台风季快到了,南方沿海的大棚户又要绷紧弦,去年老张的大棚被吹翻,损失可不小。
今年他早早就加固了钢架,绳子捆了三道,还备了塑料布随时补漏。
农技专家说,除了加固,还要提前清园,把病枝烂叶收拾干净,减少灾后病害。有人说,老办法过时了,可咱觉得,土办法是老祖宗的智慧,得接着用,再加上科学指导,那就如虎添翼。
就像看云识天气,现在手机里的天气预报更准了,两者结合着看,种地心里更有底。最让人担心的是,有些年轻农户觉得靠天吃饭就行,忽视了提前预防。去年村里小李没及时排水,稻田闹了涝灾,后悔得直拍大腿,今年可不敢大意了。
数据显示,提前做好防灾措施的农户,受灾损失能减少40%以上,这差别可不小。眼下正是夏管关键期,不管是南方排水、北方抗旱,还是东北防霜冻,都得跟老天爷抢时间。咱农民靠地吃饭,天气多变不怕,就怕不行动,等出了问题再后悔就晚了。
我个人觉得,种地就像养孩子,得细心呵护,该浇水时浇水,该挡雨时挡雨,付出才有回报。
现在该干啥?南方赶紧清沟排水、补肥壮苗;北方抢墒播种、保好水分;东北加固棚架、防好晚霜。要是拿不准,就找村里的农技员,或者镇上的农业站,他们都是咱种地的好帮手。
天气无常,可咱种地的办法更多,老经验加新科技,啥难关都能闯过去。记住了,农时不等人,现在动起来,秋天才能抱上金娃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