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狠狠地打,绝不能让黄百韬率部突围出去!”粟裕对着电话筒,声嘶力竭地喊道。自从华野将黄百韬的第七兵团包围在碾庄后,双方已经在这里激战数日了,连日的征战,让这片土地已然沦为了人间炼狱。

在将黄百韬兵团包围后,粟裕本以为只需两三天便可全歼黄百韬兵团。不曾想,几天过去了,双方还在打。而黄百韬兵团之所以难打,除了部队战士顽强外,还在于黄百韬故意挑选了碾庄这个地方固守。



碾庄的地理优势

黄百韬在被包围后,选择碾庄作为固守,是经过精挑细选的。首先,碾庄虽然只是个不足200户的村庄,但这里地势却十分复杂。但因为村子常年河水泛滥,所以当地村民将村庄的地基修得非常高。每家每户的房屋都建在相对较高的土台上,台与台之间是深达两三米的壕沟,壕沟里不是散发着恶臭的污水,就是杂草丛生、荆棘遍布的荒地。并且为了阻挡河水,村子外围还修建有围墙和外壕。可以说,碾庄的地理环境就是绝佳的固守阵地。



同时,在黄百韬到来之前,李弥的第八军驻扎在碾庄。李弥这个人非常擅长挖工事,他参考了日军在松山的经验,在碾庄修筑了大量永备和半永备工事。所以说,黄百韬一到碾庄,就有了现成的工事可以用了。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工事和地理环境,才让华野打得如此艰难。

但从9纵进攻碾庄遭遇到的困难,就可以看出华野所面临的困难。九纵需要攻克南门外的一个水壕,在这个水壕上只有一座孤零零地桥,可敌人却在桥对面摆了整整20挺机关枪,只要冲上桥,就是活靶子。



为此,九纵的战士们不得不跳入水深一米多深的水沟里,当时正值冬天,战士们一入水,便冻得直哆嗦。虽然最终拿下了这个阵地,可九纵的战士却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代价。

身处指挥部里的粟裕粟裕在看了前线的报告后,非常的忧虑,说:“这碾庄就像一个难啃的硬骨头,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啊。”

之后,粟裕将碾庄战况上报军委,向毛主席寻求帮助。毛主席了解情况后,双手摊开了地图,双眼不由地瞄准了一个地方。



意外的命令

在华野攻击碾庄的时候,中野也没有闲着。他们正进攻徐州西部的刘汝明兵团,并已歼灭了其兵团的55军181师。

就在中野继续追击刘汝明兵团,打算扩大战果的时候,他们收到了主席发来的电报:暂停追击刘汝明兵团,全力占领宿县。

收到主席电报后,刘、邓两位首长便召集众将领开会。得知主席要中野暂停追击后,众将领本以为主席会令中野驰援华野,助其拿下碾庄。不曾想,主席却命令他们去占领宿县。



与会的一将领不解地问:“为啥不去帮华野打碾庄,反而去打那个小县城干啥?” 。旁边的另一位将领也是无奈地摇摇头说:“我也不知道啊,不过主席肯定有他的道理。”

之后,刘伯承司令走到地图面前,手指在宿县的位置上轻轻点了点,他深知,这背后必定有着深远的战略考量。沉思片刻后,他说:“同志们,我们现在面临的,可不仅仅是一场普通的战斗,这更是一场决定整个战局走向的战略博弈。”

之后,刘伯承司令又补充道:“碾庄战役虽然艰难,但如果我们能成功拿下宿县,就等于切断了徐州敌人的退路,到时候,他们就只能乖乖地成为瓮中之鳖。”



参谋长李达接着说道:“宿县里的敌人兵力可不少,防御工事也十分坚固,我们得做好充分的准备。”

刘伯承用力地点了点头,说:“没错,我们要在短时间内制定出详细且可行的作战计划,各纵队要密切配合,做到速战速决。”

进攻宿县

南京方面也深知宿县重要,为此在宿县部署了1.3万的兵力,并派浦路司令部中将副司令张绩武坐镇。张绩武对于守住宿县信心满满,为此他对蒋说:“宿县固若金汤!”



而他之所以这样自信,也是有底气的。除了手上有1.3万的兵力外,宿县的城防也是他自信的根本。宿县的城墙长8公里,城墙边还有20米宽的护城河环绕。护城河水又深,河又宽,根本不可能涉水通过。

但再坚固的城墙也难不倒中野的战士们。11月15日拂晓,战斗打响后,战士们便扛着炸药包,冒着枪林弹雨向城墙冲去,并最终将城墙炸开了一个口子。之后,战士们便冲进城内,和敌人展开了巷战。

11月16日凌晨,经过一天多的战斗,中野正式占领了宿县,歼灭敌人1.2万人,俘虏了张绩武。而在宿县战斗结束的一个星期后,碾庄的战斗也结束了,华野全歼了黄百韬集团。



碾庄战役和宿县战役的胜利,是毛主席战略智慧的完美体现。攻占宿县这一招,不仅隔绝了徐州国民党军队的援军,还让徐州成为了 “瓮中之鳖”。刘伯承司令在战后总结时说道:“主席这一步棋,真是妙不可言了,我们看似放弃了对碾庄的直接支援,但实际上是从全局出发,打乱了敌人的部署,为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