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贵州历史底蕴深厚,红色文化丰富,民族文化多姿多彩,要利用这一优势,增强文化自信、化风育人,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民族文化,是生活在黔贵大地上的人们收获文化自信自强不可或缺的重要源泉。今天的《“习”思悟行·贵在有理》,带您走进贵州民族团结大巡游现场,共赏这场以“民族团结”为纽带的文体旅交流盛宴,见证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的贵州新风采。
贵阳广播电视台融媒体记者 姜曼苓:大家好,现在我已经到了民族团结大巡游的现场,现在是早上7点40,但是我们的现场已经是热辣滚烫,让我来看看到底是谁还没来看我们贵州民族团结大巡游呢?
参演人员:欢迎大家来到安顺,我带大家看地戏,吃小吃,吃裹卷。
参演人员:到黔南,我带你们吃腊肉。
参演人员:欢迎来到黔西南,我带大家看八音坐唱。
参演人员:欢迎来三都,我带你们一起去看村马。
观众:感觉特别好,特别精彩,可以体验到不同的风土人情,我们是从广州过来这边旅游的。
观众:非常精彩,我是贵州人,我非常喜欢今天的表演,欢迎外省的朋友来我们贵州游玩。
贵阳广播电视台融媒体记者 姜曼苓:龚老师,刚才我被整场大巡游震撼到了,那么看完整场活动,您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贵州民族大学科研处处长 龚德全:我的心情和你一样,非常激动。这么近距离地感受我们贵州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让我深切体会到,这次巡游不仅仅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一次文化盛会,它更是一次向外界展示我们“多彩贵州”新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共有56个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其中,包括汉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等在内的18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36%,这一占比在全国各省份中位居前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贵州大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民族文化,正是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人们收获文化自信自强不可或缺的重要源泉。尤其是,随着文旅的深度融合,贵州民族文化屡屡“破旅而出”,从火爆全网的“村超”“村BA”,到“村T”走上中国国际时装周,贵州“村”字号IP迎来一次又一次创新突破。今天的民族大巡游,从表面上看是一场热闹的节庆活动,但是从更深层次来看,它更是贵州民族文化与文旅产业“双向奔赴、互相成就”的一个生动缩影。而这种“双向奔赴,互相成就”的模式,我认为是特别值得我们关注的“贵州经验”。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贵州历史底蕴深厚,红色文化丰富,民族文化多姿多彩,要利用这一优势,增强文化自信、化风育人,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多年来,贵州牢记嘱托,在推动民族文化与现代生活融合、用创意赋能文化创新、以文化凝聚人心等方面下足了功夫,努力让民族文化魅力转化为旅游活力。影院里、球场上响起的“侗族大歌”,路边音乐会上跳起的苗族舞蹈……处处都是贵州与时俱进,展示民族文化的用心之举。
今年全国两会后,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民族地区考察,传递出新时代新征程对于民族工作的高度重视,释放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鲜明信号。而这次的民族大巡游,正是以“民族团结”为纽带,让全省各市(州)独特的民族文化得以集中展示。看似一场活动,实则彰显的是贵州各族儿女团结一心,共同实现发展和繁荣的满满信心。
我相信,各族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聚起各民族大团结的磅礴合力,这样的中华民族一定无往不胜,这样的未来一定光明可期。
指导单位 /贵州省委网信办
主办单位 /贵阳市委网信办 贵阳广播电视台
协助拍摄 /贵州民族大学
文案策划 /何旭 姜曼苓
摄像 /冯德稳 刘权锐
剪辑 /冯德稳
包装 /蒙萌
审核 /邱曦 刘露
监制 /吴槟 蒋静 杨力
编辑/邹婷钰 责编/谢茜 审核/王营 终审/谢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