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特朗普这次去中东才待了3天,但他从沙特、阿联酋和卡塔尔这三个国家手里拿到了好几万亿美元的投资,这下他信心十足,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接说,自己想去中国访问。
可让特朗普没想到的是,他刚说完这话不到24小时,中国就宣布对美国、欧盟、日本生产的一种叫共聚聚甲醛的化工产品加收反倾销税,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其实这事儿不是突然决定的。早在去年5月,中国就开始调查这件事了,今年1月份还公布了初步的调查结果,这次只是调查结束后正式给出处理决定。
所以这不是中国临时起意,也不是专门针对特朗普说要来中国才搞出来的,而是早就有计划、一步一步来的。
不过这个时间点还是挺有意思的,正好赶在特朗普刚从中东回来、想靠访问刷一波“世界调解人”形象的时候,中国这边立马有了动作,形成了强烈对比。
与其说是巧合,不如说中国也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回应,你特朗普说得再好听,说要来中国访问,说中美关系多重要,中国可不吃你这套。
特朗普嘴上说着想访问中国,可实际上对中国的打压力度一点没减,美国不仅要求其他国家别用华为的AI芯片,还让国际金融机构不给在哥伦比亚做生意的中国公司贷款。
特朗普还把拜登时期的《人工智能扩散规则》全都推翻了,打算把全球半导体出口的管理抓得更紧,公开放话要让中国的芯片卖不出去。
美国虽然说修改法律是为了“平衡创新和监管”,但其实就是想稳住自己在AI领域的老大地位,想在科技竞争里压制别的国家。
除此之外,美国还出台了三项新的出口管控措施,进一步卡死半导体技术的出口,就是要打压中国,牢牢抓住技术上的优势。
很明显,特朗普政府还想继续搞“芯片战争”,还想阻止中国和哥伦比亚这些拉美国家的合作。
但我们肯定不会被动挨打,中国现在对美国的策略,已经不是简单地被动应对,而是主动出击。
加税只是表面,背后其实是在有计划地布局高端材料、精密制造和各种战略性产业,我们不是要关起门来搞,而是在全球供应链重组的时候,争取主动权。
这条路不是谁想来就能来的,关键看谁能稳得住、撑得久,可能很多人没听说过“共聚聚甲醛”这种原材料,但其实它的用途特别多。
这种材料不容易坏、耐用,像精密仪器制造、汽车零部件、电子元件之类的高端行业都少不了它。
一直以来,能大量生产和消费这种材料的国家其实不多,而中国对于这种材料进口份额很大,是名副其实的大买家。
数据显示,中国每年要进口30万吨左右的共聚聚甲醛,如果加税的话,美国那边的供应商就得自己承担这些额外的成本。
但如果他们还想把货卖到中国来,就只能自己吃下这些损失,毕竟我们加税,就是要让进口货没有那么大的价格优势,好让国产的产品更有竞争力。
所以说,搞这些反倾销措施,不只是为了对付不公平的贸易,还能给国产货腾出更多市场,让我们的企业有机会顶上来。
除此之外,今年3月,中国把手里的美国国债减持了189亿美元,现在还剩下7654亿美元,而另外两个主要持有美国国债的国家,不但没减,反而还多买了一些。
中国这么一减持,直接把美国第二大债主的位置让给了英国。,别看这只是数字上的变化,里面的门道可多了。
现在美国的国债问题越来越严重,政府欠的钱越滚越大,已经涨到了36.2万亿美元,远远超过了国际上60%的警戒线。
美国现在就是靠“借新还旧”在撑,每年光还利息就压力山大,2024财年,美国光利息就花了8820亿美元,预计2025年还得涨到9520亿美元。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国债的信用其实已经很危险了,中国减持美债,就是为了降低手里美元资产的风险,避免以后可能出现的金融麻烦。
要是哪天美国债务真的出问题了,谁手里美债多,谁就得吃大亏。
美国人一直觉得中国最有能力买他们的国债,但现在中国反而一直在减少手里的美债,这让美国的算盘一下子就乱了。
虽然特朗普这次去中东,表面上看是挺风光的——沙特说要投6000亿美元,卡塔尔也承诺2430亿美元,还有阿联酋也答应了2000亿美元的合作。
但其实,在美国最关心的两个问题上——一个是石油美元体系不能动,另一个是希望这些国家多买美国国债——这几个国家都没给出明确答应。
说到底,特朗普要想让中国配合或者支持,还得拿出点真心实意来,嘴上说要合作,不代表真的想合作,嘴上说尊重,也不一定就真的尊重。
所以光听他们说什么不行,关键还得看他们到底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