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高校创新发展与人才评价论坛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顺利举行。论坛汇聚全国高校领导、人才工作者、专家学者及教育领域权威人士,围绕新时代高校创新发展、人才评价体系改革、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协同等议题展开深度对话,共谋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来自145所高校的320多位高校代表参会。本次论坛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委会主办,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承办。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长倪明选教授、党委书记屈哨兵教授出席论坛,并分别发表主旨演讲和致辞。论坛开幕式由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协理副校长(研究)伍楷舜教授主持。


嘉宾致辞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党委书记屈哨兵教授、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兼人才发展专委会理事长李志民为论坛致辞。


屈哨兵表示,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肩负着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的时代使命,由广州市与港科大多年协同孕育而生,标志着区域融合发展的新里程碑。学校凝聚了跨领域智慧力量,从国际学术联盟到产业创新伙伴,各方如同《雅典学院》画作中汇聚的思想者,在交叉融合的学术生态中共同追寻人类知识疆域的拓展,以教育创新回应时代对突破性人才培养的深层呼唤。欢迎大家共聚港科大(广州),以智慧碰撞的火花携手开启教育变革的崭新航程。


李志民指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是国家战略要求,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结合点,应通过创新发展与科学人才评价机制,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支撑现代化建设。论坛旨在汇聚各方智慧,探讨高校创新路径和人才评价新理念,推动形成人尽其才的育人生态,为教育强国建设和国家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主旨报告

人才发展专委会副理事长、郑州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吴宏阳主持主旨报告环节。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长倪明选教授首先作“面向未来,建设一所融合创新型大学”主旨演讲。


倪明选校长在演讲中指出,“新知识时代”下大学核心使命转向培养终身学习与跨学科创新能力。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通过动态学科架构、产教融合项目重构教育体系,推动教师角色从知识传授者转为创新协作者。大学的教师评价体系以“影响力”为导向,突破传统量化指标,采用代表作评议和跨学科贡献评估,注重教学质量、学生发展及成果应用实效,包容多元发展路径,构建“理论创新-实践价值”双维度的学术生态。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副校长郑春苗教授、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专委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石勇参事、李志民理事长先后作主旨报告。




下午的议程分为两大平行论坛,分别围绕人才评价体系创新与人才引育与分类发展展开深度研讨、交流。

10位来自全国重点高校负责人事人才工作的领导、专家围绕上述议题分别作分享报告。











平行论坛分别由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人才服务处处长张文超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育与开放经济研究中心、人才发展专委会学术委员会秘书秦冠英主持。

本次论坛汇聚20多位高校管理者及专家,既有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等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实践探索,也包含上海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兰州大学等传统高校的改革创新经验,更有对全球人才竞争合作、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思考。


本次论坛是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委会年度重磅学术活动,为高校搭建了政策解读、经验交流、协同创新的平台。通过论坛的承办,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加强了与兄弟高校的联系、增进了了解,为进一步拓展国内合作交流、提升学校人才工作水平奠定了基础。

论坛举办期间,恰逢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计算媒体与艺术学域主办的首届媒体艺术展「衍场」在校内展出,倪明选校长陪同参会嘉宾一同观看了展览。展览集中呈现了30组博士研究创作,作品通过虚拟现实、动态捕捉等媒介技术,构建对计算环境中感知与物质性的深层追问,是AI+艺术的生动体现。




图文:笃学路1号编辑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