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是中国汉字魅力的体现,历经千年仍受众无数。

对联起源很早,但属于它的黄金时代,当属于明清两朝。

这个阶段统治者对骈文和对联的青睐,将其列入了科举考试体系,文人们都乐于去琢磨和创作对联,使得对联无论是从内容还是艺术成就上,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如今我们熟知的“风声雨声读书声”、“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门对千竿竹”、“烟锁池塘柳”等名联以及对联故事,大多也就是这个时期诞生的。

今天咱们来聊一副明代才子创作的一副“懒”对联。说它懒,只因这上下联字字相同,能读懂读对了,就能品出人生况味;要是不懂或者读错了,可能整不明白到底在说啥。

这副奇怪的对联便是:"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

这乍看像小孩子的绕口令的对联的作者,正是明朝有名浪子、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徐渭,徐文长。

徐渭,浙江绍兴人,他仿佛天生带着江南的灵气,虽然因为徐家大家庭的原因,从小就不受亲生父母的待见,却对读书、文学有着极高的天赋。

五岁识千字,六岁读书过目成诵,九岁便会写命题作文,十岁敢模仿汉代大文豪扬雄《解嘲》写出《释毁》,当地百姓都叫他 “神童”。



只是他的科举之路并不顺遂,连续二十几年考了七八次科举,次次都没上,仕途惨淡的便将多余的精力放在了诗词书画,兵法、戏曲等艺术上面,也让他成为了当时的全能人物。

他的画开创了 “大写意” 流派,郑板桥曾刻印章 “青藤门下走狗” 表达崇拜;他写的《四声猿》戏曲,连汤显祖都夸 “无人能及”;书法更是狂放不羁,被明代文学家袁宏道称为 “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

他还进了抗倭名将胡宗宪的幕府,帮着他打倭寇、出谋略,平海贼,后来胡宗宪被弹劾入狱,他也受到牵连导致患上了精神疾病,常常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发病时甚至一心求死,为此用斧头砍自己脑袋、拿锥子扎耳朵(真・狠人)。

只是自己九次自杀都没死掉,却在一次发病时误杀了自己的妻子,从而锒铛入狱。好在一些朋友多方奔走,借着明神宗即位大赦的理由才出狱。



坐了七年牢的他,出狱后活只得卖画卖字为生,过的十分潦倒,连睡觉的被子都当掉了,晚年只剩一只狗陪着他。

上面"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是他晚年写来自省的。

“好”,这个字在中文里念 hǎo(三声)时,指 “美好的、容易的”;念 hào(四声)时,是 “喜欢、渴望” 的意思。徐渭正是用这个字的双重读音为灵感,写下了这对联。

上联”好(hǎo)读书不好(hào)读书“,年轻时精力充沛、时间充裕,正是读书的黄金时期,很多人却心浮气躁,偏偏不喜欢静下心来读书,浪费了大好时光。

下联:好(hào)读书不好(hǎo)读书,人到了一定年纪,经历了生活的酸甜苦辣,才明白读书的重要性,开始渴望读书了汲取智慧了,有人眼花耳聋,有人精力衰退,有人被家庭、琐事缠身,读书就有点力不从心了。

徐渭的这副对联,有着深刻的启发和启迪教育意义,告诉我们读书要趁早,别等老来空叹"书到用时方恨少"。



我们很多人都是在感叹,在错的时间,遇见爱对的事,譬如年轻时不懂读书的珍贵,年老时只剩遗憾和感叹,当初要是能多点书就好了。

人生没有 “重启键”,既然有些想做的事还没做,那趁现在有条件可以去做,千万别等条件 “完美了”,因为你所期待的 “完美时机”,或许一直不会来。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