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面对制度型开放的新要求,人民法院如何提供更优质的司法供给?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中,又有哪些新思考、新布局、新举措?


今天(5月19日)下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下称浦东法院)在张江科学城商会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行动方案(8.0版)及典型案事例,旨在以制度创新回应市场对公平正义的更高期待,以持续迭代升级的行动方案和司法实践,为优化营商环境精准发力、系统赋能。

浦东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俞巍通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行动方案(8.0版)》, 审判监督庭庭长俞硒介绍12起典型案例、5个典型事例。发布会由浦东法院政治部副主任、新闻发言人严剑漪主持。中央及沪上媒体记者、浦东法院干警代表20余人参会。

8.0版方案精准护航营商环境

近年来,浦东法院深入贯彻中央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聚焦浦东引领区建设要求,持续深化制度创新,已连续8年制定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行动方案,从1.0版到8.0版,不断推动形成务实高效、系统集成的服务保障机制。

此次发布的8.0版作为最新一轮行动方案,在总结前期经验基础上,提出6大行动,制定25项举措,并细化分解为45条具体任务,突出“四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服务保障国家重大战略,更加注重营商环境测评的底层逻辑,更加注重发挥数字赋能营商环境的优势,更加注重回应经营主体的司法需求,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


发布会上,俞巍副院长对6大行动进行了详细解读,其中“护航引领区发展行动”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融入“五个中心”建设,积极推进浦东新区法规制定及实施。

“立审执提速增效行动”重点关注企业感受度,从提升诉讼服务感受、依法公正审理案件、坚持善意文明执行等方面多措并举,不断提升企业在司法流程中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商事解纷协同行动”将通过扩大商事调解组织参与解纷覆盖面、提升专业法官工作室解纷效能、探索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等举措,构建协同治理体系。

“破产重整助企行动”则注重强化小微企业破产保护、加强预重整市场化机制建设、深化破产办理府院协调机制等,助力企业健康发展和有序退出。

“数字改革赋能行动”能为企业带来哪些便利?方案提出,将推广司法便企服务数字化应用,持续开发运用数助营商应用场景,形成困境企业清单,以便开展企业辅导、落实帮扶政策。

值得关注的是,浦东法院还将推出“司法服务暖企行动”,通过“浦法护企”专线联接产业园区,开展普法讲座、巡回审判等活动,发布法律风险提示、典型案例和诉讼指引,回应企业关切。

典型案例释放司法示范效应

本次发布的12起典型案例涉及民事、刑事、知产、商事、金融、执行等法院工作的各领域,集中展现了浦东法院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司法探索。


俞硒庭长介绍,在一起名誉权纠纷中,两家公司在社交媒体上对另外两家公司发表贬损性内容,法院依法适用行为保全制度,裁定其删除相关内容,高效回应企业救济需求,及时保护企业名誉,该案还入选最高人民法院企业名誉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

另一起破产清算案中,法院不仅引导债务人、债权人达成和解,债权获得100%清偿,债务人公司得以存续经营,同时还进一步延伸审判职能,指导管理人向企业提出建议,并联合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对企业问题展开约谈提醒,走进企业听取法治需求,帮助企业焕发新生。

此外,还有严惩职业骗薪行为、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活封活扣+执行警示函、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影响,依法严格保护知识产权、全力服务保障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典型案件,释放示范效应。

典型事例见证“浦东样本”探索

5个典型事例涉及知识产权跨区域保护新模式、企业破产制度、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商业秘密司法保护机制、劳动争议“三庭五位”工作机制,对经营主体进行全方位、全周期、全链条的保护。

例如,2022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完善市场化法治化企业破产制度若干规定》发布实施后,浦东法院不断加强机制探索、法规适用、府院联动,破产办理“浦东模式”初步形成,为上海和国家破产法治完善先行探索积累经验。

在知产领域,浦东法院与北京互联网法院建立京沪版权司法保护合作机制,已成功化解京沪两地237件知识产权纠纷,涉及多家互联网头部企业,涉案总金额1.89亿元。

在金融领域,浦东法院则发布《融资租赁合同示范条款(一)》,多家融资租赁企业将条款内容纳入合同,融资租赁案件数持续下降,有力推动了行业良性发展。



发布会最后,记者围绕贯彻落实企业破产浦东法规有哪些工作举措、如何提升企业感受度等方面提问,相关负责人逐一作出回应。

▲扫描二维码查看行动方案 ▲


线索提供丨审监庭

本文作者丨曹赟娴

本版摄影丨董雪皓

责任编辑丨陈卫锋

- END -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