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出车不是在充电的路上就是在充电中,充电一次大概就需要7个小时。换电的话,5分钟就可以搞定,整体能够节省不少时间。”远驰新能源有限公司一位驾龄18年的重卡司机王师傅,最近在沧榆干线首次体验了换电模式。

这条沧榆干线,是横跨陕西、山西、河北三省的能源大动脉,每天承载着无数重卡将西部煤炭资源,源源不断地输往天津港、黄骅港。

“从去年开始,我们和一些合作伙伴就在沧榆干线上建设换电站。这一干线全长2000多公里,到今年年底,预计会落地首批17座换电站。”5月18日,宁德时代旗下时代骐骥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干线已交付1428辆底盘式换电重卡,并签订了6900辆意向订单。

积极加码换电业务背后,新能源重卡行业正处于爆发式增长的前夜。

“重卡行业将迎爆发式增长,我们预测未来三年重卡新能源渗透率将突破50%。”在5月18日的宁德时代骐骥重卡换电生态大会上,宁德时代创始人、董事长、CEO曾毓群表示。当天,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与宁德时代发布了全球首款75#重卡换电标准电池及全场景解决方案,并宣布了“八横十纵”计划,即到2030年建成覆盖全国80%干线运力的换电网络。

值得一提的是,大力布局换电业务的宁德时代正在谋求港股上市。据记者了解,宁德时代已确定港股发售价为每股263.00港元,将于5月20日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交易。

换电模式降低重卡吨公里运输成本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管昭表示,2024年全年,国内电动重卡销量约8.2万辆,同比增长140%,渗透率超过10%。而换电重卡更是保持快速增长,今年前3个月,全国新能源重卡总销量约3万辆,其中换电重卡占比32.39%。

目前,新能源重卡的补能方式主要有充电、LNG(液化天然气)、后背式换电和底盘式换电多种方案。

“充电模式的技术很成熟了,但是补能速度比较慢;LNG的挑战主要是储运难度大以及建设成本高昂;后背式换电的电池容量有限,对于长距离运输难以支撑,且因为重心高存在侧翻风险。相比之下,底盘换电解决方案是比较安全高效的,还具有经济优势,应该是当前新能源重卡补能的最优解。”上述时代骐骥工作人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据记者了解,除了时代骐骥之外,国内深耕底盘式换电的企业还有奥动新能源、吉利远程汽车、玖行能源等。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黄辛旭 摄

“我们首先验证技术路线。技术路线通不通,技术上面有没有卡点,有没有关键的不可逾越的鸿沟;其次验证产品可量产性,保障供应链稳定;最终验证商业可持续性,确保合作伙伴获得真实收益。”曾毓群认为,新能源重卡的核心竞争力最终体现在吨公里的运输成本上。

“按照一辆重卡全年跑10万公里来计算,采用骐骥底盘换电的重卡,单公里比油车节省0.62元,一年就多挣6万元。即使与LNG模式比,换电方案单公里节省0.2元,一年就能多挣2万元,而且电价稳定,不会受到气价波动的困扰。”时代骐骥CEO杨峻说。

这种成本也体现在时间成本上。

“(司机师傅们要跑的)物流线全程900多公里,单趟大概要充电4次左右,如果采取换电模式,物流时间可以缩短8小时左右。原来一名司机可能两天才能跑完一趟,现在缩短到了一天半的时间。如果把这个时间线拉长到一年来看,物流公司的运营成本回笼会快一些。”远驰新能源有限公司运营部经理郭强表示。

重卡换电标准难统一

节省时间,降低成本,在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重卡底盘式换电也面临着落地难的挑战。标准化难题是制约行业发展的首要瓶颈。

“换电站之间设备和技术标准不兼容、不同车型的兼容性差、换电站布局的密度低等多种原因,使得重卡换电一直局限在一些封闭场景的小众化赛道,难以大规模推向市场。”一位重卡物流公司的工作人员透露,这也是重卡换电长期局限于港口、矿山等封闭场景的原因之一。

因此,底盘式换电的一大挑战是如何具备跨品牌、跨车型的通用性,即不管是哪家生产的重卡都可以在不同的换电站快速更换电池。

“骐骥换电站可以兼容市面上95%以上的主流车型。通过轴距无极调节和姿态自适应技术,不同品牌、不同车型都可以一站通换。” 杨峻说。值得一提的是,宁德时代此次发布的75#标准化换电块也可以适配换电模式的标准化需求。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黄辛旭 摄

而换电模式落地难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其属于重资产模式,投资成本高。

“一座换电站的建设成本大概在500万元,此外还有土地基建、电力配套、运营维护等成本,前期资金压力确实很高。目前沧榆干线的换电站多采用合作共建模式,通过产业链协同分担风险。”上述时代骐骥的工作人员认为,虽然初始投入较高,但行业普遍看好长期收益。随着规模效应显现和技术迭代,单位成本有望持续下降。

政策红利密集释放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在“双碳”战略的持续推进下,新能源重卡换电产业正迎来政策红利密集释放期。

近日,山西省发布了国内首个针对新能源重卡底盘式换电站的地方标准——《纯电动底盘式换电载货汽车换电站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该标准将于今年7月10日起正式实施。

《指南》明确了换电站建设的基本原则、选址规划、供配电系统、车辆引导系统、电池更换系统、整站监控系统等全流程技术要求。如,标准规定换电站单次换电时间不得超过6分钟,并要求换电站“至少兼容两种以上不同制造商的车辆”等。

与此同时,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也在加码。

4月25日,交通运输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份文件不仅明确了交通与能源融合的长期目标,更在用地、基建、商业模式等关键环节为换电重卡铺路搭桥。《意见》中称,鼓励利用交通基础设施周边未利用地和存量用地开发清洁能源,同时允许交通与能源设施共享通道、杆塔等资源。

随着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技术标准的逐步统一以及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重卡换电有望加速从封闭场景向开放道路拓展。而在这个千亿级市场的角逐中,谁能率先突破标准统一、网络布局和生态构建三大关键点,谁就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