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5月18日,根据美国前总统拜登办公室发布的一份声明,拜登被确诊患有恶性前列腺癌,癌细胞已扩散至骨骼。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泌尿外科李永红主任医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早期症状隐匿,前列腺癌常在不知不觉中进展,部分患者直至出现骨痛、骨折等骨转移相关并发症后才被确诊,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需要强调的是,早期前列腺癌经过根治性治疗,5年生存率超过95%,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战胜前列腺癌的关键所在。
前列腺癌是全球男性最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据GLOBOCAN 2022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新发前列腺癌病例超过140万,死亡病例近40万。近年来,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2022年我国新诊断前列腺癌超13万例,死亡超4万例。其中,上海市前列腺癌发病率在男性恶性肿瘤中位列第三,提示前列腺癌已成为严重威胁中老年男性健康的肿瘤之一。
李永红医生表示,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是当前早期发现前列腺癌的关键措施。研究显示,50岁以下前列腺癌发病风险很低,因此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及欧洲泌尿协会(EAU)指南均建议对50-69岁的男性进行PSA筛查,而对于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建议45岁开始定期检测PSA。
当PSA水平升高(PSA>10ng/ml)时,应进一步接受直肠指诊(DRE)、磁共振成像(MRI)、前列腺穿刺活检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此外,李永红医生特别提醒,随着人们预期寿命延长,即使70岁以前规律进行PSA检测,70岁以后仍有小概率发生致命性前列腺癌的风险,尤其值得身体状况良好的老年男性重视。
与欧美国家不同,我国约54%的前列腺癌患者确诊时已经伴有远处转移。对于转移性前列腺癌,当前的标准治疗方案为以雄激素剥夺治疗(ADT)为基础的系统治疗,常联合新型内分泌治疗(如阿比特龙、阿帕他胺、瑞维鲁胺等)、化疗等,并应定期使用骨保护剂如地舒单抗可以降低骨相关事件(SREs)发生率。值得注意的是,治疗方案应根据每位患者的身体情况、病理分型、影像学表现、基因检测等结果而制定,实行个体化、精准化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佳疗效。例如携带BRCA1/2等基因突变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PARP抑制剂(如奥拉帕利)。
采写:南都记者 王诗琪 通讯员 赵现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