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节选自《精简写作》
蟇田吉昭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如何打造清爽文章
我们写的文章不仅要让读者理解内容,还需要表达出作者的情绪和心境、句与句之间的停顿和嵌入的要点,
1:给句子编号
在日本,曾有种观点,即 “文章越难懂越高级”——使用难懂的汉字、用别人没听过的英语单词、不停地写复杂难读的文章,被视为聪明的象征。然而,时代不同了。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每个人都是媒体和受众。如果一直写所谓的“高级”文章,只会曲高和寡。
如今,社交媒体流行,文章格式也与过去不同。阅读纸质文章和在屏幕上滚动阅读,两者的易读性不尽相同。下面,我将教你如何写出逻辑清晰、易读易懂的文章。我称之为“清爽文章”。
社交媒体有其利弊。就说推特吧,推文的英文本意是“鸟鸣”,即 “只言片语”,用推文记录即时的情绪很方便,日本LINE平台也是如此。然而,这类社交媒体的兴起导致更多人难以写出逻辑性强的文章。
那么,什么是 “逻辑性强的文章”?不用想得太复杂,我将其定义为 “上下文连贯的文章”。推文或者朋友圈,大多只是将瞬间的想法按时间顺序排列组合,自己能理解,但读者有时很难明白。
我最近在批改学生作业时惊讶地发现,用“只言片语”串联的文章急剧增加。为了防止这种情况,我介绍一下演讲撰稿人的写作技巧。
打开电脑的 “页面”功能,给每句话编号。编号后的句子只能有一个要点。然后,边阅读前后文边检查 “意思是否连贯”。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以下是编号后的八句话:
1.不管精力多么集中,也有写不出稿子的时候。
2.越是努力集中精力,越是一个词也想不出来。
3.正因如此,我今天睡眠不足。
4.我听一位脑科学教授说,“如果一味集中、毫不放松,就不会产生灵感,大脑也会疲劳”。
5.原来如此,是因为我神经太过紧绷,所以才没有灵感。
6.然后,我决定在面向大街的咖啡厅工作。
7.但这并不意味着每次都能创作出杰作。
8.我在街上走路时,目光被漂亮的行人吸引,分散了注意力。
通过编号,你就能明白应该删哪句。比如第三句就可以删。第二句仅是对第一句的补充,可以将两句合并为 “不管多么努力地集中精力,有时候就是一句话也想不出来”。
我在写作班也教过这个方法。我拜托学生的母亲们为孩子文章的每个句子编号。孩子们看到编号后的文章,就会很快发现问题:“第三句太长!” “第七句根本不需要” “咦?前后文好像不连贯”。
给句子编号,这在开会讨论时也很有用。比如在演讲稿讨论会上,编辑们给草稿提建议时就可以明确指出:“请在第二句和第三句之间加入补充说明”或 “第十六句可能会引起歧义,删除吧”。
正是由于多人共同讨论,才能够打造出清爽文章。
本文配图:川岛小鸟
2:将文章居中对齐
我再介绍一种演讲撰稿人使用的 “清爽文章”写作技巧。
我们写的文章不仅要让读者理解内容,还需要表达出作者的情绪和心境、句与句之间的停顿和嵌入的要点。这时我们会使用 “居中对齐”功能。
用这种方法,读起来就不会囫囵吞枣,而是更加抑扬顿挫。
1.短句居中时,会慢慢读。
2.短句并排时,读起来更有节奏感。
3.句与句之间能有5秒间隙。
请看下面的例文。
【山下补习班座右铭】
我们不是普通的升学补习班。
我们是一所学术预备校。
你将从现在就开始学习:医学、法学、农学、物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哲学等大学课程。
我们认为,仅凭分数择校的时代早已结束。找到你想学的专业,然后努力学习。
为了找到你的理想专业,我们需要广泛阅读,听取建议。
正是出于对学问的憧憬,我们才为备考投入激情。
我们要培养的,正是这样的学生。
我们的图书馆摆满了大学阶段的教科书。
届时,著名教授将为我们讲授比肩大学课程的讲座。
这一定能点燃你对学术的热情。
培养真正的学术能力。
这就是山下补习班的座右铭。
阅读上文,我们不难发现,“我们是一所学术预备校”这句话的上下文之间留出了充分间隙。 “你将从现在就开始学习医学、法学、农学、物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哲学等大学课程”这部分,节奏感很强。
通过居中对齐来设置 “间隙”和 “节奏”,文章会变得更清爽。
3.用色彩确认文章是否清爽
刚入职广告公司时,我曾看到一位资深设计师对着墙上贴着的一则报纸广告初稿说:“整篇文字太黑了。”我对此大惑不解。他解释说,这是因为 “文案中的文字特别是不常用的字太密集了,整篇文章看上去黑压压一片”。这同样适用于报告书。
他说:“你眯着眼睛看,是不是给人一种黑色的、晦涩的印象?客户肯定不愿意读这样的文案。”
当时我即将从法学院毕业,直到三月还在与那些法律文书 “作斗争”。正因为阅读了大量的法律材料,我在写作时也自然而然地使用了许多不常用的汉字。
文章应该根据读者的需求来写。即使读者跳过不需要的部分,也能将目光停留到最重要的信息上。
我们写文章并不是要去改变读者的世界观,而是要进入他们的内心,写出让读者信服的文章,这与撰写追求精确、不能产生歧义的法律文书完全不同。
明白这个道理后,我开始努力写难易比例适当的 “白色文章”。
如何确认文章是 “白色”的还是 “黑色”的?我的方法与那位前辈设计师相同。将写好的内容打印出来,从远处眯着眼睛观察。如果整体看起来黑乎乎的,肯定读起来晦涩。在白色的地方出现的黑色部分,就是不常用的汉字和复杂的表达。
“蓝色文章”也麻烦
除了黑色文章之外,还有一种所谓的 “蓝色文章”,即充斥着外语单词的文章也在逐渐增多。
某个公司或行业内经常使用英语单词,这些词对普通消费者来说也许并不好理解。比如,我们来看某公司制订的“中期计划”:
此次中期计划中,我们为了实现企业的going con-cern ,将从根本上审视业务scheme,探索新业务领域的globallink。此外,我们将建立能够为员工带来incen-tive的corporate governance,设定milestone以充分激发员工的potential。
这就是 “蓝色文章”——使用太多外文单词,读起来让人似懂非懂。
那么,让我们试着将其改为 “白色文章”吧:
为了寻求公司的长期发展,此次制订的中期计划将从根本上重新审视公司业务框架。对于新业务领域,我们将致力于连接全球的人、物和事等资源。此外,我们将整合公司各部门资源,调动员工积极性,确保激发员工所有潜能。
这样改写后,文章是不是就变得容易理解多了?
我们要将充满难懂汉字的 “黑色文章”和满是外文的“蓝色文章”改为简单易懂的 “白色文章”。只有当多数人理解文章内容时,才能真正评判内容的好坏。
换个角度看,“黑色文章”“蓝色文章”的背后,其实可能是 “不想被多数人理解”的心理在作祟。
因此,请保持对文章 “色彩”的敏感。
写出 “白色文章”,才能给读者带来更加清爽的感受。
由人大出版社开创的
“”第十二期开始招募了!
每日一练习,每天一打卡,
欢迎你加入疯狂写作营,
一起来挑战你的写作极限。
营期:2025年6月7日~27日
长按识码,即可报名
选购创意写作指南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