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多名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发帖称,在四川省甘孜州稻城亚丁旅游景区内,一名女性游客疑因高反不幸离世。
5月18日,记者从稻城亚丁景区获悉,5月16日,确有一名35岁女性游客在景区内因高反休克昏迷,最终未能恢复生命体征。
网友称,一名女性游客在稻城亚丁疑似高反晕倒路边。视频截图
“稻城亚丁今天有人高反走了?”16日晚,网友饱饱(化名)在社交平台发帖称:“今天去牛奶海路上看到有人被抬担架下来……听说在休息站点抢救没救过来。”此消息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热议,在该贴的评论区,网友嘟嘟(化名)表示,她也看到了。“我们下山的时候经过补给点,在里面一个小房间抢救,听工作人员说已经不行了。后来下山后,我朋友走在我们后面,看见担架抬下来了,(人)已经没了。”
18日,记者联系上网友“嘟嘟”,她告诉记者,她在16日下午2时左右遇到了这个事。发帖网友“饱饱”向记者确认,那名疑似出现高反的游客已经去世。
5月18日上午,稻城亚丁景区相关负责人给记者回电称,5月16日,确实有一名游客因为高反休克昏迷,现场热心游客和医务人员给她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急救,但最终未恢复生命体征。该负责人称,目前景区已经跟该名游客所属的旅行社,以及有关地方政府进行了沟通。“正按照法律法规进行对接、处理。”
“确实是因为高反离世,因为景区毕竟是高海拔的地区,这种高反的事件偶尔会发生。”该负责人向记者证实,因高发离世的游客,是一个团建团队的游客。“是一名女性游客,90年生人,今年35岁。”这名女游客是否有基础疾病呢?该负责人表示:“现在我们也不明确,相关部门正在做进一步的调查确认。”
该负责人提醒,高反不容忽视,因此景区在所有的环节,都会对游客做出温馨提示,告知景区内海拔较高,需根据自身的条件,谨慎选择线路。
5月10日,在四川阿坝四姑娘山镇一名男性游客也曾因出现严重高反症状,送医院抢救无效后离世。
高原反应的发生因人而异
所谓高原反应,是指人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身体为适应因海拔高度带来的气压差、含氧量少、空气干燥等变化,而产生的一系列病理性反应。
高原反应较为普遍的表现有:头痛、头昏、恶心呕吐、心慌气短、胸闷胸痛、干咳、失眠、嗜睡、食欲减退、腹胀、手足发麻、呼吸困难等。严重者会出现感觉迟钝,精神亢奋,思考力、记忆力减退,听、视、嗅、味觉异常,产生幻觉等,并可能发生浮肿、休克或痉挛等现象。
高原反应的发生因人而异,未上高原前很难预测高原反应发生的程度。有报道说,肥胖男性发生概率大。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逐渐退化,免疫力和应对特殊环境的能力有所下降,可能比年轻人更容易发生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症状的多少以及出现的速度和严重程度与海拔高度和海拔改变速度以及体质等均有关。
发生高原反应不必恐慌,要视其反应的程度而有针对性地治疗。如果反应较轻,可停止步行,适当休息。休息一段时间胸闷气短仍无缓解,有条件者可予间断或持续吸氧,或者往海拔低的地区下行,必要时到医院急诊进行输液治疗等。
重度高原反应
会有哪些严重后果
●高原肺水肿
●高原脑水肿
以上被称为急性重症高原病,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出现生命危险。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
如何及早发现高原肺水肿
识别方法:
●症状:呼吸困难明显,即使休息时也感觉喘不上气,血氧饱和度比同行的人低得多。
●佩戴血氧仪并吸氧:如果吸氧前血氧饱和度低,在吸氧2-3分钟后,血氧饱和度升到90%以上,说明肺部情况尚好。相反,吸氧以后血氧饱和度升高不明显,不能达到90%以上,说明肺部可能出现问题。
处置办法:
●停止活动,就地休息;
●尽快吸氧;
●尽快就医。
这些人群不宜去高原旅游
●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如冠心病,有反复活动或安静状态下胸闷胸痛发作,曾发生过心肌梗死的患者;有风湿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有扩张型心肌病,存在心律失常的患者,不宜去高原旅游。
●有高血压,血压没有得到控制、波动较大的患者不宜去高原。
●患各种脑血管疾病患者。
●患各种血液病的患者,例如严重贫血患者。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气肿患者。
●患糖尿病,血糖未得到控制者。
●患有癔病、癫痫的患者。
●进高原前患了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应暂缓进入高原。
●长期吸烟,口唇有紫绀,或者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者,不建议去高原旅游。
●有明显肝、肾等疾病患者,以及孕妇,均不宜进入高海拔地区。
来源:上游新闻、澎湃新闻、家庭医生报
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