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鞋王曾叫板美国媒体,如今84岁,却疑似遭孙子逼宫。

前段时间,网上出现一封给全体双星职工的公开信,这封公开信疑似出自双星名人集团创始人、84岁的汪海之手。信中内容犹如一篇战斗檄文,宣称自己被亲孙子软禁逼宫长达2小时,对方抢夺公章、档案,威逼其交出集团管理权。

当媒体记者联系汪海家人求证时,汪海的儿媳徐英表示,不清楚公开信是否为汪海所发,且汪海本人既不在家,也不在公司。这种模棱两可的回应,让此事增添了几分戏剧性与悬念。

要知道,汪海可不是一般人。1992年在纽约,当美国记者质疑他脚上穿的是不是双星鞋,汪海二话不说,当场脱鞋高举过头顶,用英语怒吼“china double star”,这一举动震慑住了美国媒体。有人说他是继赫鲁晓夫之后,第二个敢在美国公众面前脱鞋的人。

为什么汪海有如此魄力?

因为他曾是军人。这类人的特点可以用一个字概括——“硬”,两个字形容就是“铁腕”。20世纪80年代,上级禁止私售商品,他偏要在晚上带人偷偷卖鞋;1984年,当时企业开发布会风格还很保守,他却邀请外事人员和媒体参加,还送给每人一双鞋。纪委找他谈话,批评他铺张浪费,他直接拍桌子表明态度。

这种勇气成就了双星,也成就了汪海。回顾双星的发展历程,几乎就是汪海个人意志的延伸。从濒临倒闭的国营青岛第九橡胶厂起步,汪海凭借超人的执行力和商人的敏锐,硬生生闯出一条生路。他敢于投入新技术,建成国内第一条冷粘生产线;也敢于闯荡国际市场,甚至在广交会楼梯口摆摊卖鞋。

到2000年,双星一举成为国内鞋业龙头,销量首次超过耐克,旅游鞋销量更是连续8年位居全国第一。双星产品远销亚、欧、美等数十个国家,成为中国鞋业第一个世界著名品牌,汪海也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鞋王” 。

当时的双星与汪海都处于鼎盛时期,企业充满冲劲,领导者魄力十足。可以说,那个阶段的双星代表了中国制造业的雄心壮志,而汪海更是那个时代企业家精神的化身,敢想、敢干、敢拼。

然而,时代不断发展,双星却逐渐跟不上步伐。当耐克、阿迪达斯开始通过品牌故事进行文化营销时,双星仍在比拼鞋子的结实程度;当李宁、安踏开始签约明星、赞助赛事提升品牌影响力时,双星还在依赖老品牌;当电商崛起、新零售浪潮袭来时,双星的思维依旧停留在传统批发模式。

更关键的是,市场在变,汪海却没有改变。他依然保持着“一言堂”的管理风格,用人也只信任自己人——儿子担任供应公司总经理,女婿负责进出口业务,孙子、外甥等亲属占据核心岗位。他还振振有词地表示,企业如同打仗的地方,只要能做事,他不在乎对方是谁。但最终,给他沉重一击的,恰恰是身边这些“自己人” 。

2008年,汪海想要收回权力进行改革,结果他最器重的义子刘树丽选择反水,带着3000家经销商另立门户。汪海愤怒地向媒体控诉刘树丽的背叛,却未曾反思自己的管理方式是否存在问题。

如果说企业的衰退是因为没能跟上时代,那么汪海的“迟暮”则是输给了时间。在中国的家族式企业中,时间往往是最大的考验。第一代创业者凭借个人魅力和铁腕手段,通常能压制住各种矛盾与不满。但随着年龄增长、身体衰弱,他们的威慑力逐渐下降。

所以,当4月11日他疑似被堵在家中时,这不仅是家族恩怨的爆发,更是时间对一个不愿服老的强者作出的残酷“宣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