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舰是啥来头?
我国的辽宁舰不是全新打造的,而是从苏联那儿“捡”来的二手货。
它的前身叫“瓦良格”号,苏联解体时这艘航母还没建完,后来被中国在1998年买下。
当时花了2000万美元,通过一家澳门公司买的,之后拖到大连港,花了十几年时间改装,终于在2012年9月25日正式加入中国海军。
这艘航母长304.5米,宽70.5米,吃水10.5米,标准排水量5.5万吨,满载能到6.75万吨。
动力靠的是4台蒸汽轮机,总功率20万马力,跑起来最快32节(约59公里/小时),续航力是3850海里。
舰上主要载的是歼-15战斗机,还有些直升机和无人机。这就是辽宁舰的基本情况,既是中国海军的骄傲,也是咱们学习航母技术的第一步。
“烧48小时开水”是怎么回事?
网上老有人说,辽宁舰出港前得先“烧48小时开水”,这话听着挺逗,但背后其实是个技术问题。
辽宁舰用的是常规动力,核心是蒸汽轮机。
简单来说,这种系统得靠锅炉把海水烧成高温高压蒸汽,再用蒸汽推着轮机转,最后带动航母跑起来。
锅炉和管道不能一下子就蹿到高温,得慢慢加热,不然设备容易因为热胀冷缩裂开。
尤其是在冷启动——比如停了好久没用,或者刚修完的时候——这过程就更费时间。
从冷态启动到能出海,辽宁舰的准备时间大概在24到48小时之间,具体得看天气、设备状态和操作流程。
早年的美国常规动力航母,比如“中途岛”号,冷启动也得花差不多一天时间。
相比之下,核动力航母就牛多了,核反应堆随时能供热,启动快,续航也几乎没限制。
但辽宁舰是常规动力,这“烧开水”的步骤是跑不掉的。
所以,说“烧48小时开水”有点糙,但确实反映了蒸汽轮机的一个短板——启动慢。
辽宁舰的动力系统有啥优缺点?
前面说了,蒸汽轮机得慢慢烧热,反应速度比不上核动力或者燃气轮机,紧急出动时容易拖后腿。
蒸汽轮机的效率不高,烧油多,跑不了太远。
3850海里的续航听着不少,但跟美国核动力航母动不动几十万海里的续航比,差远了。
这系统零件多、结构复杂,修起来费劲,得不少专业人员盯着,时间长了还容易出毛病。
蒸汽轮机转起来振动和噪音都不小,舰员听着烦不说,设备寿命也受影响。
这些问题加一块,让辽宁舰在速度、续航和灵活性上比不过美国现役航母。
不过话又说回来,辽宁舰本来就不是为了跟人家硬拼,而是给我国海军练手用的。
它的意义更多是“从0到1”的突破,帮咱们摸索航母怎么造、怎么用。
咋提升动力和战斗力?
辽宁舰的动力系统有短板,但也不是一点办法没有。
咱们不能指望把它大卸八块换个核反应堆——那不现实,船体设计就不支持。
不过,下面几个方向可以试试,既能提升动力效率,也能增强战斗力。
蒸汽轮机没法换,但可以优化。比如给锅炉和管道加点保温材料,少散热;调整启动流程,能快一分钟是一分钟;
还有,平时多保养,把设备状态保持得好一点,少出故障。这些小改进加起来,效率能高点,启动时间也能稍微短点。
航母的战斗力主要靠飞机,辽宁舰现在用的是歼-15,性能不错,但航程和载弹量有点跟不上现代需求。
可以给歼-15换个更强的发动机,或者升级雷达和武器系统,让它飞得远、打得狠。
长远看,搞个隐身舰载机或者无人机上舰,那就更牛了,打击范围和隐蔽性都能翻倍。
装备再好,人不会用也是白搭。中国海军用航母的时间短,经验肯定不如美国多。
所以,得拼命练。舰员得多搞模拟训练,把每个环节都抠熟;指挥官得多研究战术,找到辽宁舰的强项和短板,扬长避短。
时间长了,战斗力自然就上去了。
航母不是一个人玩的,得有编队。护卫舰、驱逐舰、补给船都得配齐,保证辽宁舰在海上能打能防还能续命。
特别是补给这块,油、弹药、零件得随时有,不然跑一半没油了,那就尴尬了。岸上的基地也得跟上,提供情报和技术支持。
辽宁舰改不了,但中国海军没停步。新的国产航母,比如山东舰和福建舰,已经在试水燃气轮机和平直甲板弹射技术。
核动力也在研究中,未来要是搞成了,中国航母的续航和反应速度就完全不是问题。这些新技术虽然用不上辽宁舰,但能让整个海军更强。
辽宁舰服役十多年了,地位有点像“老大哥”。它现在的主要任务是训练和科研,帮中国海军培养舰员、测试装备、积累经验。
随着山东舰入役、福建舰下水,中国航母家族越来越壮大,辽宁舰的压力小了点,但作用没减。
未来,它可能会多跑跑远海,练练编队作战,也可能参加国际交流,露露脸。毕竟,航母不光是打仗的工具,也是展示国力的名片。只要维护得好,辽宁舰还能再干不少年。
参考资料
台前舰长:辽宁舰的底气就是国产化 常规动力非短板 中华网·新闻
[1]郭媛丹.辽宁舰跨年出海创多个首次[N].环球时报,2023-01-05(008)
.DOI:10.28378/n.cnki.nhqsb.2023.000111.
[1]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的前世今生[J].大众科学,2015,(03)
:36-39.DOI:10.16611/j.cnki.52-1049/n.2015.03.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