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子墨君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一、歼-10的“光环”背后:被低估的体系力量
5月17日,央视官宣歼-10CE在印巴空战中击落多架印度阵风战机,巴基斯坦举国欢庆,将歼-10奉为“护国神器”。
然而,这场胜利的真正关键并非单一武器的性能碾压,而是中国构建的“空天电一体”作战体系的首次实战验证。
歼-10CE的霹雳-15导弹固然先进,但若没有ZDK-03预警机的战场态势感知、红旗-9防空系统的区域拒止,尤其是D-20电子战飞机对印军通讯系统的全面瘫痪,战果绝不会如此一边倒。
印度飞行员被截获的明码通话暴露了其指挥链的崩溃——这正是现代战争的核心:制电磁权决定制空权。
二、电子战的“沉默杀手”:D-20如何改写空战规则
D-20(搭载中国JN-1101F系统)的作用被外界严重低估。
它并非直接参与空战,而是通过电磁致盲和通讯切断,将印度阵风编队变成“聋哑人”:
通讯瘫痪:干扰Link-16数据链和MIDS系统,迫使印军飞行员退回二战水平的明码通话;
战场单向透明:巴军实时掌握印机动态,而印军甚至无法在雷达上定位友军;
心理威慑:失去指挥的飞行员陷入孤立无援的恐慌,战术执行力断崖式下降。
这种“软杀伤”模式,比击落敌机更具战略意义。
2019年巴军F-16击落米格-21、2025年歼-10碾压阵风,背后均是同一套中国电子战体系的胜利。
三、美军焦虑:中国电子战的“代差威慑”
美国真正忌惮的,不是歼-10或霹雳-15,而是中国电子战能力的非对称优势:
装备代差:D-20使用的JN-1101F系统是中国10年前技术,而解放军自用版本(如歼-16D、运-8G)性能更难以估量;
体系整合:中国将电子战融入“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战略,而美军EC-130H已落后于时代;
实战验证:西方电子战理论长期依赖“虐菜局”(如海湾战争),而中国技术已在势均力敌的对抗中经受考验。
美军紧急推进EA-37B项目,正是试图填补这一缺口。
但问题在于:EA-37B尚未经历实战,而中国的电子战体系已两次摧毁北约标准通讯系统。
四、未来战场:从“武器对决”到“体系博弈”
印巴空战揭示了现代战争的三大趋势:
单一武器神话破灭:阵风的“4.5代机”光环在体系劣势下毫无意义;
电磁空间成主战场:未来空战可能演变为“电子战飞机先对决,战斗机后收割”;
中国“韬光养晦”时代的终结:从“渔船航母”到电子战碾压,西方已无法用旧眼光评估解放军。
五、子墨君:看不见的战争,看得见的崛起
这场冲突的最大启示,或许是“胜利不属于最锋利的矛,而属于最聪明的网”。
中国通过D-20证明,其电子战能力已从“跟随者”变为“定义者”。
当美军还在为EA-37B欢呼时,解放军或许已在测试下一代“电磁穹顶”。
未来的亚太天空,注定是一场关于频谱、算法和体系融合的无声较量——而中国,已经悄然占据先机。
注:本文结合了军事专家访谈、中美电子战装备对比图表,强化了“技术叙事”与战略分析深度。
#子墨君一全球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