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国民经济刚刚步入稳定发展阶段,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情况,毛主席亲赴苏州进行视察。苏州作为建国后相对富裕的地区之一,其经济发展的经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抵达苏州后,毛主席未作休息,立即召集陈老总、谭震林等人汇报工作。会议期间,毛主席边听边记,认真倾听苏州地区的发展经验,以便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然而,在谈及银行存款问题时,毛主席却罕见地皱起了眉头。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财政空虚,蒋介石败退时卷走了大量黄金,加之抗美援朝战争的消耗,国库储备已所剩无几。
如今要促进经济发展,银行里必须有足够的存款作为支撑。如果百姓不愿存钱,仅靠国库那点“家底”,根本无法支撑起经济建设的大局。因此,如何解决百姓存款问题,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众人拾柴火焰高,但干部更需以身作则。毛主席沉思片刻后,询问众人在银行里存了多少钱。罗瑞卿率先回答存了10元,一向低调的杨尚昆告诉毛主席,他只存了八元。这时,毛主席将目光投向了一旁沉默不语的谭震林,问道:“谭老板,你怎么不说话呢?是不是存得太多了?快说说,你到底存了多少钱?”
众所周知,革命战友之间都是以同志相称,毛主席为何称呼谭震林为“谭老板”呢?这还要从抗日战争时的一次经历说起。
1940年,谭震林奉命前往江苏东路地区主持党政军工作,担任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东路指挥部司令员兼政委。当时日伪军在东路一带设立了大量据点,谭震林为顺利通过敌人封锁线,扮成绸布店老板,一路改名换姓,拿着“良民证”有惊无险地抵达了江南指挥部。
由于他装扮得十分成功,“大老板”气场十足,因此被战友们戏称为“谭老板”。毛主席得知后也调侃说:“唱京戏有个谭老板,我们也有个谭老板嘛!”
建国后,谭震林被任命为浙江省委书记,开始主持地方工作。毛主席对谭震林的领导管理能力非常信任和欣赏。因此,在苏州视察时,也特意让谭震林参加了会议。
当毛主席问及存款事宜时,谭震林笑着回答:“我和其他同志相比存得有点多,有30元。”毛主席听后笑着称赞道:“不愧是咱们的谭老板啊!”随后,众人就百姓存钱不便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力求确保第一个五年计划能够顺利实施。